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轨客网-重庆晚报官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重庆日报新闻会客厅|2023新春特别节目 重庆市公安局刑侦总队副总队长陈迅:将反诈进行到底 重庆在行动

2023-1-20 10:21 |来源: 重庆日报客户端 |分享到微信

放大 缩小

临近年关,是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分子见缝插针实施诈骗的高峰期。诈骗分子往往抓住人们过年前后资金充足、返岗复工在路上的特点,各类沾着“年味”的诈骗套路将卷土重来!

1月20日,重庆公安局刑侦总队副总队长陈迅走进重庆日报新闻会客厅,与我们一起为大家送上这份防诈骗“春节指南”!

关注重庆日报客户端、重庆日报网、重庆日报官方抖音、官方微博及重庆日报官方视频号、重庆日报百家号、新重庆客户端、上游新闻等,均可收看访谈并参与留言互动。

主持人:因为马上要过年了,我相信大家都想要过一个快乐年、安心年。那么春节前后,会不会是电信网络诈骗的高发时间段呢?

陈迅:通过近几年我们对这个方案形势的分析,岁末年初,特别是春节,是电信网络诈骗高发的一个时段。临近春节骗子们也想挣“过年钱”,于是针对老百姓在岁末年初手里有点余钱、想要购置年货,或者要通过手里的钱来钱生钱这些特点,大肆作案。主要有这几类:一个是有资金需求的。我们的老百姓容易遭受贷款或者代办信用卡这一类的诈骗,或者想钱生钱,手里更宽裕的,容易遭受刷单返利类、虚假网络投资理财类的诈骗;喜欢在网上购置年货的,容易遭受冒充电商物流客服这一类的诈骗;疏忽大意警惕性不高的,容易遭受虚假征信类的诈骗。

主持人:您有没有印象深刻的案例可以跟大家说一说?

陈迅:好的,给大家介绍一个案例:前不久,王女士收到一个陌生好友的申请,对方称只要关注他们的公众号,就可以获得三元的佣金返利。王女士通过了这个陌生好友的申请,被拉入到了一个微信群,在群内有人引导她下载了一款APP,说只要垫付购物,帮商家刷积分,就可以获得佣金。王女士就安装了这款APP,在APP客服的引导下,将钱转到对方指定的银行卡,获得积分后,王女士想提现,对方说还需要完成5轮交易才能提现,王女士照这样做了,共计转入24万余元,对方又要求王女士转账7万多元作为税费,这个时候王女士才发现上当受骗。

这个就是典型的刷单返利类的诈骗,它是目前高发的一类诈骗手法,犯罪分子主要是以点赞加关注、电子购物可以获得返利,来诱惑受害人,引导受害人下载诈骗的APP。前期诈骗分子会在受害人完成任务后,给予小额的返利,骗取信任后,等待被害人加入大量的资金投入之后,以各种理由拒绝提现,拒绝返利,最后要求受害人还要继续大额转款。这类案件目前占整个电信网络诈骗方案的三成以上。

主持人:您刚刚说了一个虚假征信类的诈骗,这一类一般是什么套路呢?

陈迅:虚假征信类的诈骗,它主要的特征是诈骗分子编造出比如以国家出台政策调整网贷利率,可能影响受害人个人征信这样一个幌子,引起受害人的关注,然后再自称可以帮助受害人,解决他们不良征信的这些问题,然后通过在线会议,或者屏幕共享,来指导受害人怎么操作,通过这种方式来获取受害人贷款账户资产信息,并且告诉受害人,百度搜索中国公民征信查询中心,通过这个搜索,从而引导被害人进入他们的钓鱼网站,在钓鱼网站内,所谓的客服和后台,利用他们事先准备好的话术,和钓鱼网站相互配合,不断的诱骗受害人转款,从而实现诈骗犯罪。

主持人:除了您刚刚说到的,还有哪些值得注意的电信网络诈骗套路?

陈迅:除了刚才这两类高发的诈骗套路以外,还有几类高发的。比如给受害人造成巨大损失的虚假网络投资理财诈骗,这类诈骗也是高发的,往往金额都非常巨大,诈骗犯罪分子有时候会装扮成理财专家,分享理财经验。还有一些会以交友、婚恋为由结识受害人,在获取信任后,要求受害人下载第三方投资软件,或者登录虚假投资网站进行投资。初期,受害人小额投资后,会获得部分利益,并成功提现,等到受害人尝到“甜头”以后,再引诱受害人加大资金投入,最后再也取不了现,使受害人血本无归。

主持人:重庆市反诈骗中心在针对电信网络诈骗多发的这种情况,目前都采取了一些什么样的措施呢?

陈迅:针对目前电信网络诈骗高发的形势,重庆市从2021年开始,开展了为期三年的全民反诈专项行动。2022年是专项行动的第二年,也是攻坚之年,在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各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全市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发案从2021年6月开始,连续19个月下降,2022年全年同比下降14.4%,损失同比下降14%,挂牌督办案件破案率达75.8%,为群众追赃挽损2.63亿元。

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几项措施:

一是开展打击治理专题研究。去年成立了全国新型犯罪研究中心重庆分中心,聘请专家学者不断探索打法战法,研究技术反制措施,以专治专,为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撑。

二是持续强化宣传防范和预警劝阻工作。开展“无诈校园”创建等活动,打造“爱心翼战反诈宣教基地”,针对高发类的诈骗及“两卡”犯罪进行专题的宣传,对财会、投资理财人群等易受骗人群,开展精准的宣传,建立反诈信息化系统,全市预警劝阻潜在的受害群众970万余人次。

三是我们强力推进破案打击和追赃挽损的工作。我们先后多次组织开展大要案件的攻坚和集群战役,成功侦破了一大批大要案件,并且我们率先从境外缉捕,押回全国十大电信网络诈骗集团幕后“金主”之一的李某某,得到了公安部贺电表彰。并且我们还深入推进“断卡”、“断流”、“拔钉”等专项打击行动,抓获涉“两卡”违法犯罪人员8351名,纳入黑名单管理1591人。

主持人:我们都知道像这样的网络诈骗一旦入局,想要拿回损失确实是一件很难、很漫长的事情。我们也采取了很多的措施,但为何还是屡禁不止?打击治理电诈到底难在哪儿?

陈迅: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它不单是一个治安问题,已经成为一个极其复杂的社会治理问题。

一是犯罪的手法不断地升级变化,专业化程度更强。比如说从电话、短信向网络发展,犯罪团伙为了逃避打击,作案的场地、工具每天都有轮换,诈骗的情节设置环环相扣,逻辑严密,专业话术配合互联网工具,迷惑性极大。多数受害人往往深陷其中,无法醒悟,有时候我们上门预警劝阻他们,他们都不相信,完全被犯罪分子深度地洗脑,不相信真的警察,他的手法专业性不断地加强。

二是作案群体呈几何式增长。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成本低、易复制、获利高,不少人弃赌从诈、弃盗从诈、弃毒从诈,这类群体在不断地加大。

三是诈骗的窝点向境外转移。目前境外窝点作案占全部案件的7成以上,特别是缅北地区,我们跨境打击的难度非常大。

四是黑灰产业更加泛滥。买卖公民个人信息、买卖银行卡账户、手机卡等行为十分猖獗,为犯罪团伙提供服务的技术平台层出不穷,新型洗钱通道不断涌现。黑灰产业链分工明确、隐蔽专业,给侦查打击工作带来了极大困难。

主持人: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有效的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呢?

陈迅:电信网络诈骗虽然手法千变万化,但是万变不离其宗。都是要通过通讯方式与你保持联系,最终就是要让你把钱交出去、转出去。

所以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加强防范:一是要始终提高警惕,不要盲目自信。在接到陌生电话、网上陌生邀约的时候,不要轻易地相信;二是对于涉及个人信息,涉及钱的要求,一定要多方核实,不要轻易地进行操作。

总结起来就是“三不一多”:未知链接不点击,陌生来电不轻信,个人信息不透露,转账汇款多核实。如果大家接到了96110的电话,一定不要挂断,这是全国统一反诈预警专线;另外我们也希望广大的市民积极下载安装“国家反诈中心APP”,多学习反诈防骗知识,这些都可以帮助大家避免被骗,遭受损失!

主持人:马上要过年了,最后想请您给大家一个新年祝福!

陈迅:好的,给大家拜年了,祝大家春节快乐,过一个平安祥和无诈的春节!


原标题:重庆日报新闻会客厅|2023新春特别节目 重庆市公安局刑侦总队副总队长陈迅:将反诈进行到底 重庆在行动

编辑:张亚

校审:罗再芳

总值班:严一格

本站声明:

本站论坛的文章由网友自行贴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帖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

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

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


重庆晚报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重报集团22楼

运营热线: 023-63315186

轨客网 ( 渝ICP备13006218号-1 ) --->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996号

网络报警渝公网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