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9日,记者从市人力社保局获悉,目前,川渝两地已实现近3万名科技专家资源共享,其中高级职称占比90%以上,院士、省(市)学术技术带头人等高层次人才约2000余名,涉及信息技术、智能制造、新材料、人口健康、农业等多个领域。 ▲川渝签署专家资源共享协议。 市人力社保局供图 市人力社保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自2020年成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专家团”以来,川渝两地人社部门协同发力,通过搭平台、拓渠道、开设“直通车”、常态化组织专家服务团活动,多措并举,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走深走实”贡献力量。 “标准化、规范化培训对于医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希望川渝两地携手合作,共推医疗技术发展,真正让患者受益,享受无痛人生。”去年4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疼痛科主任刘慧走进重庆市涪陵区人民医院,通过教学查房、学术演讲、现场指导等方式,帮助涪陵区疼痛医学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工作。 刘慧只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专家团”成员之一。活动中,她与川渝两地工业、文旅、农业、碳汇、医疗5个领域的10名优秀专家(其中重庆专家7名,四川专家3名)分赴22个单位进行帮扶,签订了10份对口长效帮扶协议,搭建起专家与需求单位双向联系的“直通车”。 据介绍,2020年重庆市专家服务中心与四川省专家服务中心签署《川渝专家资源共享协议》,建立起两地专家人才共享合作工作机制,围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点任务、川渝合作重点项目、人社事业发展重大课题等,引领两地专家人才积极发挥专业技术优势,发声发力、谋计献策;精准对接川渝两地基层发展智力需求和突出问题,优化完善专家智力资源供给侧匹配,以线上线下、柔性受聘、签约结对等方式助力两地乡村振兴和产业高质量发展。 3年来,由两院院士、国家杰青、长江学者等国家级专家领衔,吸引各行业领域学术技术带头人、博士后科研人员等专业技术骨干广泛参与,已有465名专家走进川渝两省市20个区、市、县,开展技术指导977次,解决“难点”“堵点”问题405个,352名专家获聘当地政府“特聘专家”,惠及基层干部群众近6万人。服务团已成为川渝地区人才引领发展的一块“金字”活动招牌,取得了群众得利、基层获益、专家成长、助力发展的良好成效。 重庆市专家服务中心有关负责人介绍,去年的专家智力咨询服务活动主要围绕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地区紧缺需求展开,已组建8个双城专家团,分赴武隆、奉节、巫溪、云阳等地开展服务,其中,“走进城口”“走进彭水”和“走进巫山”三场活动获批人社部2022年度专家服务示范团项目,为接下来的帮扶活动起到良好的示范引领作用。今年,将持续实施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专家团服务基层活动,组织川渝两地专家走进8个以上区县开展服务。 “人才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专家资源共享协议的签署是川渝区域人才合作的一个重要里程碑。”重庆市人力社保局党组书记、局长黎勇表示,未来,川渝两地将持续共同组织专家服务团,按需选择服务项目、择优选择帮扶专家、组团开展帮扶。集川渝专家人才之智,解基层一线发展之难,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走深走实”贡献力量。 原标题:川渝两地已实现近3万名科技专家资源共享 高级职称占比90%以上 编辑:戴林 校审:罗再芳 总值班:杨飞 |
本站论坛的文章由网友自行贴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帖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
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
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