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之城:要有探路先锋的勇气 ——打造“七个城”系列评论② 重庆日报评论员 身处内陆腹地的城市,想要勇立开放前沿,往往需要作出更深远的谋划、付出更艰巨的努力。 春节后第一天,重庆围绕“双城经济圈建设”开了一场推进大会。一项重要的使命和任务“加快打造开放之城”摆到了我们面前。在变局之中,值开局之际,这样部署,更显不凡。 开放,是提升城市发展能级的“王牌”。这一“王牌”,决定了重庆的一切努力,都必须基于大视野、大格局、大胸怀,决定了这座城市中的每一个人,都要进行由内而外的观念更新、思想突破。 重庆人,向来以勇敢著称。敢闯敢试的韧劲,恰恰是重庆人身上最宝贵的品质。内陆城市要开放,与沿海相比,短板不少。重庆却从未认过输、服过气,反而靠着走开放路,找到了城市发展的着力点。 没有路,便走出一条路——不靠海、不沿边,就立足几何坐标,打造立体交通网络,以枢纽盘活资源、以联运塑造优势。身处腹地,便蹚出一条新路——把开放的外延伸到欧亚大陆、东盟各国,打造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对外开放新格局。 一群重庆人,用探路先锋的勇气,打破思维定式,赢得发展主动;一座直辖市,以探路先锋的姿态,探索内陆地区市场化改革和制度型开放新模式,引领带动西部地区扩大开放。 如今,中央对双城经济圈赋予“改革开放新高地”的定位。“新”意味着开放力度更大、开放领域更宽、开放层次更深。对重庆而言,双城经济圈建设这个市委“一号工程”,是打造开放之城的崭新“突破口”。 我们既没有时间患得患失,更没有时间安于现状。在西部地区带头开放、带动开放,是一种责任,更考验能力。开放之于重庆,不再是一域之事,更事关全局。要用好大通道、大平台等有形载体,大幅提升开放能级,更好地发挥“三个作用”。 落脚到具体任务,就是聚焦通道,加快完善西部陆海新通道物流和运营组织中心功能,拓展中欧班列(成渝)功能和网络体系,构建通江达海、首尾联动的沿江综合立体国际开放通道,放大“通道+经贸+产业”联动效应;聚焦平台,深化重庆自贸试验区集成创新,推动两江新区、中新互联互通项目等各类开放平台提档升级、协同发力,打造联通全球、辐射内陆的高端要素集聚地。 不去探路,就永远没有新路;不做先锋,就永远没有突破。以开放为标识,重庆正朝着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目标稳步向前。 原标题:开放之城:要有探路先锋的勇气——打造“七个城”系列评论② 编辑:戴林 校审:罗再芳 总值班:杨飞 |
本站论坛的文章由网友自行贴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帖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
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
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