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的除夕之夜,注定是一个让人难忘的夜晚。 两江四岸的交汇处,在子夜交替时分,烟花绚烂、火树银光,整个城市沉浸在一片欢乐的气氛中。大年初一0:10分,烟花结束后,从四面八方涌来两江四岸看烟花的市民和游客,也开始了千方百计回家的旅程。 然而,让大家没有想到的是,这天夜里,为了尽快将市民和游客送回各自的目的地,重庆公交、轨道都果断实行“延时收班”的暖心策略,最晚的一列车接近凌晨四点才收班。在这场暖心行动中,重庆交通开投集团所属公交集团、轨道集团团结协作、相互补位,运输乘客 22.55 万人次,其中轨道交通 21.55 万人次、 常规公交约 1 万人次,做好了市民回家“最后一公里”的运送保障。 广大市民和游客对此交口称赞。 重庆交通开投集团办公室主任、董事会秘书张东旭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这样的举措在常人眼里是意外惊喜,在交通开投人看来却在情理之中。集团的一举一动都关乎市民高品质出行,集团干部职工的工作作风和一言一行,不仅仅关乎集团的形象,更关乎全市的形象。 同时,“建设人民满意的城市交通”这一目标,贯穿了重庆交通开投集团的过去、现在、未来,也是包括公交员工、轨道员工在内的全体交通开投人的集体印记和最大共识。因此,即便再遇到类似的情况,重庆交通开投集团依然会做出同样的选择。 风景线 他见证了重庆城市交通的蝶变 张东旭的职业轨迹很丰富,也很精彩。 1997年大学毕业那会儿,他成为了潼南当地一名教师。2002年,潼南招聘公务员,他笑着说,自己吃了晚饭出去散步,看到这个招聘信息后一下子就很有兴趣,“当了几年老师,我当时想感受一下公务员的工作是怎样的。” 考入当时还是潼南县的机关党工委时,他被分配到办公室工作;2003年5月又考调至潼南县委组织部,也从事办公室工作。办公室的工作又琐碎又复杂,教师出身的张东旭没有半点怨言,从零摸起、任劳任怨,不仅很快熟悉了工作,还干得很有热情、很有激情,这一干,就是8个年头。 2009年,张东旭迎来事业的另一个“变”。 当时,重庆市正在组建八大投集团之一的交通开投集团,时任县委组织部负责人询问张东旭的意见,问他是否愿意去尝试一下去国企工作,“我当时想,去企业可能会轻松一点。”事到如今,张东旭都承认,当时这个想法似乎有些“天真”,经历了一个月的借调后,2010年1月,他正式成为交通开投集团的一名普通员工。 张东旭连续多年参与集团年度报告的撰写,如今都还清楚地记得,当时重庆只开通投运2号线一条线,当年集团报告中提出的“投资有望突破百亿大关”目标,让大家感到非常激动、非常振奋。回望这13年来,重庆城市交通的发展,张东旭用“日新月异”四个字来形容,“今天(1月30日)我们才召开了集团年度工作会,2023年,集团要确保轨道通车里程59公里,新开工2条城市轨道和4条市域铁路,优化不少于40条公交线路,全口径投资确保420亿元、力争470亿元,其中项目建设投资383亿元,重庆城市交通将以更高质量发展赋能山城市民高品质生活。 重庆轨道交通从1条线成为靓丽风景线,张东旭说,自己见证了重庆城市交通建设发展的步伐。 一体化 重庆城市交通走出全国先例 轨道通车里程越来越长,地面公交何去何从?摆在决策者面前的难题也不小。 以当初1号线通车为例,这条从小什字开往大学城的地铁线路,与当时正在运营的402、462等多条线路都存在比较高频次的站点重合。 没有地铁之前,公交车不愁乘客,有了地铁之后,公交车乘客减少。 “变竞争为合作、融合,坚决避免恶性竞争、各自为政的问题,促进公交、轨道在内的城市交通一体化发展,才能更好地服务大局、造福百姓。”为此,交通开投集团开始积极推进城市交通变革,一方面,加强公交轨道换乘接驳,让市民换乘时少操心、少走路,另一方面,积极发展公交新业务、新业态、新市场。 2020年6月18日,重庆首批2条“小巷公交”试点线路3200路、3208路开行。票价2元,纳入主城公交1小时免费优惠换乘。 如今,市民出行,多数也习惯规划轨道与公交相接驳的方式,城市主干道上,市民可以选择又宽敞舒适的新能源一级踏步公交车,背街小巷有小巷公交,如果你要打卡重庆城市的美丽风景,还能乘坐观光巴士,各种各样的交通形态,也构成了这座城市独一无二的魅力。 “一体化的出行其实不只方便了本地市民,也给外地游客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张东旭说,如今10号线二期刚刚通车,又成了外地游客打卡的好地方。 截至2023年1月底,重庆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492公里,轨道接驳的公交线路占比达到了73%以上,在沿线各区的大力支持下,集团已于去年完成了130个轨道站点的公交换乘站建设,50米公交的覆盖率提升到80%。全年优化调整公交线路241条,新开小巷公交线路12条、轨道接驳线路14条,调整轨道列车运行图117次,除两条新开的线路外,全网运营时间实现同步。 人性化 以民为本的城市交通这样炼成 除夕夜,重庆轨道交通为市民免费乘坐的贴心、暖心的作法再次受到世人关注和高度赞誉! “我们原定计划是延时至凌晨1点收班,但是到了接近凌晨1点了,乘客还很多,根本不可能在1点钟之前拉完,再加上有的乘客担心自己不能回家,情绪上开始波动,所以,我们决定继续延长收班时间,尽最大力度运送乘客回家。“请大家不要拥挤,不用刷卡,直接进站乘坐轨道交通,请注意安全,和前方保持一定距离。”随着这一信息在站内语音播报之后,之前还有些急躁的乘客慢慢地平复了情绪,放慢了脚步,“最终收班时间是凌晨4点15分,创了全球轨道交通行业的先河,没有拉完乘客,我们是不会收班的。”张东旭说。 一方面,是“时时放在心上”的广大市民,而另一方面,是“时时放心不下”的安全工作。 “当晚,集团各级领导驻扎现场、分区巡查、靠前指挥,除夕当天 8300 余名公交、轨道员工现场值守、维持秩序,保障疏运现场安全平稳有序。此外,轨道交通每天晚上都要检修,运行到凌晨四点过,对于第二天的运营来说,的确会有影响。”张东旭说,为此,集团又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根据当天轨道交通的收班同步优化检修时间,以确保大年初一的正常运营,保障乘客安全出行。 于是,就有了第二天在所有社交媒体上大篇幅出现的:“太暖心了,看完烟花还有免费轨道送回家”等系列文章。 而此举,也为重庆赢得极大的美誉度,不少当晚免费乘坐重庆轨道交通的外地游客表示,来重庆过春节,不但感受了烟花的绚烂,还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的温度。 此外,在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期间,办公室牵头集团系统“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集团给轨道与地面公交换乘站进行整体提升,修建风雨连廊,轨道出入口加装雨棚等实事取得实效,现已累计完成196座轨道车站出入口雨棚加装,获得广大市民好评。 线网化 城市交通发展的便利让重庆越来越有魅力 如今,重庆的城市交通规划已经从过的一条线发展成现在的线网化格局。 2022年9月,重庆交通开投集团《“十四五”规划(修编)》正式出版,其中提到,十四五期间,轨道交通运营和在建里程达到“850+”公里,力争达到“1000+”公里,张东旭解读,尤其值得注意的事,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当中,目前多条市域铁路都是重庆在修,比如市域铁路璧铜线,未来会给四川遂宁留接口。此外,重庆中心城区至永川、南川、大足、綦江(万盛)等4条市域铁路今年也将开建,未来周边区县的发展,将随着市域铁路的拉网,深度融入成渝双城经济圈。 2021年,张东旭获评重庆市第六届劳动模范。 很多同事都感慨,张东旭身上,仿佛有使不完的劲。集团用人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许多员工来自天南海北的不同省市,这些把重庆当做第二故乡的奋斗者们,是在张东旭主任身上,感受到重庆人的耿直豪爽和人格魅力。 “重庆交通开投集团成立初期,各项管理工作千头万绪,加班就是常事,张主任作为老大哥,经常和我们一起加班,修改校对各项重要材料,几乎每天都最晚离开。”所以,13年多的时间过去了,张东旭不但工作做得好,他甚至记得那会儿和他并肩奋斗的所有人的家庭情况、兴趣爱好,他也把这群奋斗在重庆的外乡同事们,当作自己的家人一样关心、爱护。 在2022年9月,张东旭出任重庆公共运输职业学院董事长一职,担起了“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职教使命。该校是成立于2010年,是我市唯一一所国企办高职院校,唯一由市交通局重点支持的交通运输类高职学校,主体专业包含城市轨道交通、铁道交通、智慧交通等,在校学生和教职工2万余人,毕业生就业率高达98%左右。 张东旭满怀激情地向记者介绍,“从2019年国务院颁布《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到2022年5月1起施行的《职业教育法》,再到党的二十大对职业教育作出的新部署,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更有底气、前景更加广阔。当前,我市正加快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现代化新重庆’‘西部国际综合交通枢纽’‘交通强市’等,高素质交通人才需求大、缺口大,我们将聚焦全面提升关键能力这一主线,持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职普融通、科教融汇,切实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适应性和吸引力,努力为重庆乃至西南地区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做人和做事一样,只要用真心、良心、恒心去做,就会经得起时间考验和人民检验。我相信,我们做的城市交通,就可以。”张东旭说。(上游新闻记者 王渝凤) 原标题:还记得除夕夜公交轨道送你回家吗?张东旭:服务于社会和人民是交通开投集团的初心和使命 编辑:戴林 校审:罗再芳 总值班:杨飞 |
本站论坛的文章由网友自行贴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帖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
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
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