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是大自然的馈赠,是不可再生的禀赋和优势,值得珍视和呵护。而重庆正是一座魅力之城。这里山水环绕、江峡相拥,山坡、河流、树林和湿地相映成趣,宛若一颗耀眼的“生态明珠”。 “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不久前,重庆召开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工作推进大会,在规划畅想“双城经济圈”未来时,明确提出了“生态环境保护能级大幅跃升”的目标。 这一目标,既是责任,也是机遇。责任在于,重庆地处长江上游,三峡库区腹心,筑牢生态屏障重任在肩。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全力打造生态之城,是强化“上游意识”,担起“上游责任”的理性选择。 目标确定,行动落实。从提质建设“两岸青山·千里林带”,到抓好长江“十年禁渔”;从加快实施“清水绿岸”治理提升工程,到有序推进碳排放权、排污权等环境权益市场化改革;从新建一批绿色工厂和绿色园区,到强化长江经济带负面清单管控……“含绿量”已经成为衡量重庆发展质量的重要指标。 加快打造生态之城,正在成为提高城市“含绿量”、加快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先行区的有效抓手。 机遇在于“兄弟同心,其利断金”。在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大背景下,川渝在生态保护上探索出了一条共赢的路子。以南溪河为例,这条河流是嘉陵江左岸一级支流,属川渝跨界河流。为了共护一江水,川渝启动了“一江四河”联合整治,通过常态化联合巡河,召开联席会议,同步实施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极大改善了河流水环境。 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聚川渝合力,带动西部探索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新路子,有利于在西部形成优势区域重点发展、生态功能区重点保护的新格局。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城市“含绿量”和“建设高品质生活宜居地”息息相关。置身生态之城,体会“高森林覆盖率”带来的惬意,感受“优良空气质量”带来的清新,行走在“串珠成链的山城步道”,漫步于“绿意盎然的城市公园”,人们定会有切切实实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原标题:打造“七个城”系列评论⑤| 生态之城:找准提高“含绿量”的有效抓手 编辑:张展 校审:罗再芳 总值班:严一格 |
本站论坛的文章由网友自行贴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帖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
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
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