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轨客网-重庆晚报官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专家论双城⑥ | 善抓4个要害,打造“绿色经济圈”

2023-2-5 12:11 |来源: 两江观察 |分享到微信

放大 缩小

      良好的生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抓生态环保就是抓发展。

  重庆工商大学长江上游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区域经济研究院院长易淼认为,干好“一号工程”,实现生态环境保护能级大幅跃升是“必选项”,事关重庆长远发展和国家发展全局。作为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的最后一道关口,重庆必须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需要看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面临的生态环境保护压力不小。成渝地区是我国重要的产业密集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仍处于攻坚期,能源结构矛盾比较突出。同时,双城经济圈覆盖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自然生态本底相对脆弱,绿色低碳生活转型难度大;与沿海发达地区相比,资金融通、科技赋能、人才储备等要素对生态环保的支撑力也有差距。



   可以说,打造“绿色经济圈”是一项持续时间长、任务艰巨繁重的系统工程。重庆在这个“必选项”上,要抓住关键要害:


  建生态系统要有“整体观”。继续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重大工程,高质量建设“两岸青山·千里林带”,对三峡库区消落带展开综合治理。充分考量各地区各群体的生态利益和发展诉求,完善生态保护补偿制度,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同时,强化科技、数字赋能,加快建设国家级生态环境监测创新中心,以数字技术促进生态环境保护的迭代升级。

  城乡环境治理要有“统筹性”。保护蓝天,强化联动治污和区域协作,重点控制交通、工业、扬尘和生活污染;护卫碧水,改扩建污水处理厂,建设改造污水管网,开展江河排污整治;守护净土,持续开展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对农用地和建设用地进行重点监测,让老百姓吃得放心、住得安心。

  产业绿色转型要有“创新力”。持续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两高”项目盲目无序发展。加快打造国家绿色产业示范基地,在建设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等方面开展试点工作,大力推进静脉产业园建设。打好绿色金融这张牌,建设国家级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做大绿色融资规模,积极利用绿色金融政策引导全市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模式变革。

  实现“双碳”目标要靠“一体化”。共建双城经济圈“无废城市”,发展节能低碳建筑,优化建筑用地用能结构。加快建设全国清洁能源基地,推进川渝天然气千亿立方米产能基地建设,促进川渝电网一体化。推广节能低碳交通工具,大力发展多式联运,共享低碳生活。对接全国碳市场,做大做优本土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特别是建立健全能源和碳排放统计、核算、监测体系和大数据平台,并动态优化现有的碳排放权配额分配机制。


原标题:专家论双城⑥ | 善抓4个要害,打造“绿色经济圈”

编辑:王 薇

校审:周 圆

总值班:严一格



本站声明:

本站论坛的文章由网友自行贴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帖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

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

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


重庆晚报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重报集团22楼

运营热线: 023-63315186

轨客网 ( 渝ICP备13006218号-1 ) --->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996号

网络报警渝公网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