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轨客网-重庆晚报官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重庆启动选育“全能”低损水稻品种 目标:机收损失减半,碎米率比部标一级标准降低一半

2023-2-13 09:39 |来源: 重庆日报 |分享到微信

放大 缩小

2月12日,记者从市农科院获悉,该院与中国农科院共同承担的低损水稻种质资源发掘与利用项目已正式启动。这是重庆市政府与中国农科院签订的战略合作协议中的14个科研项目之一。

  “我们希望通过项目实施,用5年时间选育出优秀的低损水稻品种,将水稻机收损失率降低一半,加工碎米率比部标一级标准降低一半。”市农科院水稻所研究员李贤勇说。

  李贤勇介绍,目前在以籼稻种植为主的南方稻区,大米生产过程中收割、加工、储藏3个环节均存在较大损失。收割方面就是落粒问题。目前籼稻品种都容易落粒,不管是人工收割还是机收都会因碰撞导致谷粒掉落。其中机收损失率略高,平均在10%左右,也就是说一亩地要损失谷子50公斤左右。

  “加工方面就是碎米率较高。”李贤勇说,一般来说,稻谷的出米率大约为70%,100斤稻谷加工后可得70斤米,但受稻谷形状、硬度等影响,加工过程中会出现碎米,整精米率随之降低;最后就是储藏过程中,受温度、湿度和空气氧化等影响,稻谷容易出现陈化变质现象。

  根据多年科研实践,在收割、加工、储藏方面,市农科院均已有相关低损品种,但尚未选育出集3方面优良性状于一身的聚合型低损品种。

  “这主要还是因为我们掌握的育种材料不够,以及对于资源的基础研究不够。”李贤勇说,目前市农科院相关品种的诞生更多是偶然发现所得,其基因和遗传规律研究还不够透彻。

  此次与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合作,就是要解决这一问题,最终培育出机收损失率5%左右、加工碎米率在7%以下、不易陈化变质的“全能”低损品种。

  “目前我们手上有近8.5万份水稻种质资源,且在水稻基因研究方面有较好基础。”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韩龙植说,此次项目实施中,中国农科院将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研究优势,助力重庆市农科院低损水稻品种选育以及后期应用、推广,用低损品种助力粮食增收。


原标题:重庆启动选育“全能”低损水稻品种 目标:机收损失减半,碎米率比部标一级标准降低一半

编辑:张亚

校审:罗再芳

总值班:严一格

本站声明:

本站论坛的文章由网友自行贴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帖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

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

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


重庆晚报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重报集团22楼

运营热线: 023-63315186

轨客网 ( 渝ICP备13006218号-1 ) --->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996号

网络报警渝公网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