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渝高竹新区是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背景下,由四川省政府、重庆市政府共同批准设立的全国首个跨省域共建新区。自诞生以来,高竹新区就肩负着探索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的重大使命。 2月20日,记者跟随“走进区域看发展·川渝奋楫谱新篇”网上主题宣传采访团走进川渝高竹新区,近距离感受这块改革“试验田”里结出的新果实,发生的新变化。 “重庆、四川的事儿都可以办。”川渝高竹新区税费征管服务中心负责人潘缙生介绍, 川渝高竹新区税费征管服务中心是全国首个跨省税费征管服务平台,打破了税费征管的“行政边界、层级界限、空间分割”,打通了跨省办税缴费“最后一公里”。中心实现了多个全国首创。 潘缙生称,经过梳理,川渝两地税费差异118项,新区财税金融局与广安市、渝北区相关部门多次沟通对接,已对50项税费政策执行口径达成一致,剩余68项正逐步统一,有效提升了新区纳税人办税体验。 自2021年10月20日中心成立以来,已累计向纳税人提供线上线下办税服务13.37万余笔,实现税费收入8.34亿元,为纳税人节省办税车程1297万余公里。 区域合作,打破川渝行政壁垒的同时,“川渝一家亲”的基因,早已融入新区的“血脉”。 川渝高竹新区管委会副主任尹君介绍,新区具有区位优势,位于重庆半小时经济圈,距重庆两江新区15公里、木耳国际物流分拨中心30公里、江北机场38公里、重庆果园港55公里、重庆北站58公里,是四川距重庆主城区最近的园区。境内包茂高速、G210线纵贯南北,连接重庆中心城区主要有南北大道三期、川渝路二期、包茂高速高竹互通等干线。 地理位置的相近,带来了产业的交融和人流的交汇。 不仅如此,这里工业用地成本较重庆、成都低50%以上,水电气等要素成本较重庆、成都低15%以上。劳动力资源丰富,广安市每年外出务工人员超140万人(次),享有川渝两地200余所高等院校带来的创新创业优势和人才可获取优势。 政策的叠加,产业的互补,企业纷纷落户。尹君称,目前建成区的面积为6平方公里,主要发展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新一代电子信息、生态文旅康养、都市近郊现代农业“2+1+1”产业体系。 “截至目前,我们已累计入驻181户企业,主要生产汽车零部件,其中90%为重庆配套。”尹君称,新签约重庆工职院高竹校区、川渝科创基地等项目38个、协议投资333亿元。初步形成以汽车研发制造为主的装备制造业集群,是重庆两江新区配套产业园、四川省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合作示范园区。 在四川瑞创汽车科技有限公司的展厅内,上游新闻记者就看到了来自长安汽车的概念车和加长版长安礼宾车。“我们公司有很多来自重庆的同事,未来,南北大道三期通车后,高竹新区与重庆主城区的行车时间将缩短至30分钟,通勤将更方便。”该公司员工称。 不远处的川渝科技创新基地的施工现场建设也热火朝天。该项目位于川渝高竹新区核心区,总投资约23亿元,用地面积约567亩,于2022年1月开工建设,拟于2025年底全面建成。届时,基地将有望成为川渝高竹新区乃至川渝区域科技创新的策源地和源动力。 该项目位于科创基地聚焦新能源汽车、智能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产业。项目分为产业孵化区、科创孵化区、配套服务区三个功能区。目前,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四川省汽车行业技术研究院、重庆大学低碳绿色建筑研究中心、四川精准检验检测集团等6个项目签订入驻协议,待科创基地建成后正式入驻。 在憧憬里,在奔忙中,川渝合作共建跨省市新区“第一枪”——川渝高竹新区正蓄势待发。 原标题:走进区域看发展|税费事项跨省通办、重大项目建设火力全开……川渝高竹新区“蓄势待发” 编辑:戴林 校审:罗再芳 总值班:杨飞 |
本站论坛的文章由网友自行贴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帖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
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
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