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诺奖二维材料研究院。两江协同创新区供图 日前,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研究制定了《川渝铝产业链协同发展工作方案》,提出到2025年,实现川渝铝产业产值达到4000亿元,培育一批龙头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建成全国前列的高端铝材料制造基地。 2月28日,记者从两江新区了解到,位于两江协同创新区的重庆诺奖二维材料研究院、西北工业大学重庆科创中心正聚焦川渝高端铝材料制造基地,加大核心技术攻关,先后与川渝两地多家铝材生产龙头企业达成深度合作,通过科技赋能,积极助推企业提升产业能级和产品竞争力。 日前,重庆诺奖二维材料研究院开发的镀镍工艺取得阶段性进展,顺利完成材料镀层剥离实验和纤焊流动性验证实验。 “距离开发到成熟、可连续量产的制备工艺,我们进了一大步,今年上半年有望投入中试生产!”重庆诺奖二维材料研究院项目负责人王振中表示。 该项目技术负责人曹蔚琦介绍,通过这项工艺技术,可以使金属材料达到防腐、美观以及更加重要的功能性涂层应用效果,与其他镀膜工艺相比,可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减少环境污染。 “川渝两地正在合力打造高端铝材料制造基地,研究院在铝材开发、工艺创新方面拥有突出的研发优势,希望能够搭上川渝铝产业协同发展的‘便车’。”王振中表示。 黄孝余团队试验场景。两江协同创新区供图 同样有新进展的还有西北工业大学重庆科创中心新型金属材料与近净成型团队,该团队已成功开发出高耐磨、抗冲击微弧氧化膜制备技术,不仅大幅度提高了相关铝合金工件的使用寿命,还显著降低了其生产成本。 “比如,雷达某些铝合金部件会用到黑色膜,但这种黑色的涂层具有耐磨性能不足、抗冲击性能差、使用寿命短等问题,采用我们的制备技术,可以有效解决上述问题。”项目负责人黄孝余说。 此外,对于服役工况恶劣的特种汽车,铝合金部件的表面防护尤为重要。该团队开发的铝合金部件抗冲击/耐磨微弧氧化涂层制备技术,相当于在部件的表面做一层“盔甲”,防止部件被划伤、破损、泥沙冲刷等。 目前,该团队凭借上述技术已与重庆相关企业达成项目合作。 原标题:助推川渝高端铝材料制造基地建设 重庆这两家研发机构取得新突破 编辑:蔡静 校审:罗再芳 总值班:严一格 |
本站论坛的文章由网友自行贴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帖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
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
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