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日是全国爱耳日,西南医院耳鼻咽喉科主任钟诚教授提醒,近年来,青少年听力障碍患者明显增多,主要原因在于个人音频设备音量过大,以及错误的掏耳习惯。以该科室为例,在每年接诊的1万名患者中,青少年患者约占了一半。 年轻人正面临无法逆转的听力受损风险 2日上午,西南医院耳鼻咽喉科在门诊举行了义诊活动。 “我们曾接诊过一名初三的学生。”钟诚说,无论是学习还是睡觉,她都喜欢戴着耳机,而且声音开得很大。久而久之,她出现了耳鸣。经检查,由于长期佩戴耳机,导致她患上了神经性耳聋,听力已出现不可逆的下降。 钟诚告诉记者,在门诊患者中,约有20%的听力障碍患者都是大中学生。仔细询问原因后,他们发现,青少年患者增多的主要原因正是由于长期不恰当使用耳机。 不仅是西南医院,据新桥医院耳鼻咽喉科主任邓安春教授介绍,该科室每年接诊青少年患者约4000人次,其中,年龄在13至20周岁的患者比往年呈增加趋势。 为何音频设备声音过大,会对患者的听力造成不可逆的伤害呢?“这主要是因为,如果市民长期佩戴耳机或者音频设备音量过大,都会刺激内耳螺旋毛细胞,造成毛细胞的不同程度损伤。而毛细胞损伤后,是不能自我修复或再生的,久而久之,就会对听力造成不可逆的伤害。”邓安春解释说。 降噪耳机、骨传导耳机同样需要谨慎佩戴 如果说长期使用耳机会对耳朵造成不可逆的伤害。那么,使用热门的降噪耳机,是否能延缓这种伤害呢?钟诚表示,降噪耳机也有可能对听力造成伤害。 “降噪,顾名思义,就是降低噪音对人们的影响。”钟诚说,降噪耳机一般分为主动降噪和被动降噪,被动降噪就是完全屏蔽外界所有声音,主动降噪则是用耳罩上的麦克风收集外界噪音,通过耳机里的降噪处理芯片分析处理,制造一种频谱和噪音的相位完全相反的声音,将噪音抵消。“由于减少了外部噪音,使用者在听正常音乐的时候就会相应地减小音量,但如果降噪耳机对时延控制不好,耳机产生的噪音没能实现反向消除,有可能会叠加在外界噪音上使噪音更加明显,从而增加听力进一步下降的可能。”钟诚说。 此外,钟诚教授还表示,除了降噪耳机之外,市面上的另一种耳机——骨传导耳机同样可能对听力造成一定的影响。“耳机骨传导是一种声音传导方式,即将声音转化为不同频率的机械振动,通过人的颅骨、骨迷路、内耳淋巴液传递、螺旋器、听神经、听觉中枢来传递声波。”钟诚说,但不论是利用骨传导还是空气传导,两种耳机在最后都是使内耳的毛细胞振动才能引起听觉。如果音量过大,仍然会对毛细胞产生损伤,进而伤害听力。 “要想避免耳机造成的伤害,最重要还是要掌握60-60原则。”钟诚建议,这个原则是指听音乐时音量不要超过最大音量的60%,连续使用耳机的时间不要超过60分钟。“尤其当你出现短暂性或长期耳鸣后应及时停止佩戴耳机,并及时至正规医院就医,测试听力以便发现隐形听力损失,做到早重视、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钟诚建议。 孩子出生后一个月内应接受听力筛查 当天的义诊现场还吸引了不少孕妈,她们关注的焦点则是听力筛查。 “之所以要做听力筛查,主要是为了避免听力障碍。”钟诚介绍,听力障碍是常见的出生缺陷,以往有些婴幼儿听力障碍2岁以后才被发现,错过了儿童语言快速发育的时期,也延误了康复的最佳时机。 钟诚介绍,据现有的数据显示,正常新生儿听力损失的发病率约为0.1%~0.3%,高危因素新生儿听力损失的发病率约为2%~4%。听力损失轻者导致语言和言语障碍、社会适应能力低下、注意力缺陷和学习困难等,重则导致聋哑。所以需要进行筛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以我们医院为例,一般会在孩子出生后一个月内,就会采取耳声发射(OAE)和听脑干诱发电位(ABR)进行检测。检测会出现‘通过’和‘没有通过’两种结果。”钟诚说,如果婴幼儿的听力筛查没有通过,就会建议孩子在42天后做复查。之后,如果需要治疗,则将由专业医生按其耳聋性质和程度,通过佩戴助听器或人工耳蜗植入、言语康复等手段进行治疗和康复。 相关链接:如果有以下情况,意味着很可能存在听力下降,需要及时去医院就诊—— 1.听到声音,但听不清楚; 2.在噪声环境中听声音困难; 3.只有面对讲话人时,才能理解清楚; 4.你经常要别人重复一些内容; 5.你需要将电视机音量调大; 6.发现自己并不明白谈话的主题,常常会答非所问; 7.参加会议、去公共场所或家庭聚会时觉得有些困难; 8.远距离听不到电话声或门铃声; 9.儿童讲话口齿不清。 原标题:关注全国爱耳日|注意!青少年听力障碍患者明显增加 专家:降噪耳机、骨传导耳机需谨慎使用 编辑:蔡静 校审:罗再芳 总值班:严一格 |
本站论坛的文章由网友自行贴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帖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
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
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