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档案 姓名:林莉 年龄:55岁 职务:重庆交通开投轨道集团党委委员、总工程师,兼任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单轨分会副会长、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工程咨询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所获荣誉:“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勘察设计行业杰出最美女院长”“重庆市第四届劳动模范”“第三批重庆市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重庆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科技进步特等奖”等。 刚刚“跨越500公里”的重庆轨道交通,对于重庆交通开投轨道集团总工程师林莉来说,它就像是一个自己看着长大的“孩子”。在这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林莉以技术助力重庆轨道交通取得了高质量的发展成果。 参与了每条线路的前期规划设计 林莉是土生土长的重庆人,因父亲是一名老交通人,林莉从小便对交通产生浓厚的兴趣。 1989年,21岁的林莉从重庆建筑工程学院建筑专业毕业后,便进入重庆市公用事业设计研究所从事土建结构设计工作,从此与轨道交通结下不解之缘。 “其实,重庆最早规划和建设的并不是单轨2号线,而是地铁1号线,后因审批及资金等原因搁浅。2000年,2号线(较场口-新山村段)动工建设,并于2004年开通观光运行,成为重庆首条开通运营的线路。”林莉回忆,在2号线正式动工前,创业团队历经了10年艰苦而漫长的筹备工作。很多专家认为重庆地形特殊,建轨道交通非常困难,但重庆轨道建设者们从不言弃。林莉记得那时候,团队边做设计还得“兼职”晒图纸,每天都是一身晒图纸的药水味儿和汗水味儿。 曾经也有人想重金挖林莉跳槽,但最终因为对交通的热爱和对重庆建设轨道交通的前景看好,她坚持了下来,并一步一步成长成为轨道集团总工程师,见证了重庆轨道交通的从无到有,从“线”到“网”。 林莉作为重庆轨道交通建设的实践者和技术负责人,几乎每一条线路的建设规划、设计都有她的身影——参与单轨2号线的前期规划设计及建设管理工作;组织设计了世界最长、运量最大的单轨3号线;主持完成了环线、1号线等9条线路的规划及勘察设计工作。 林莉和团队成员看设计图纸 助力重庆轨道交通技术走向世界 随着重庆轨道交通运营里程正式跨越500公里,重庆已建成世界规模最大的山地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网络。但这一路走来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简单。 “2号线建设时,引进的是国外的技术,但我们一直在致力于要将单轨技术国产化。”林莉介绍,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轨道集团已经掌握跨座式单轨转向架、轨道梁、道岔三大关键技术。比如,三大核心技术的轨道梁系统,项目团队就通过多年努力,经过数以百万次的试验,最终实现PC轨道梁系统关键技术自主创新并获得多项国家专利,该项技术可使轨道梁振动、噪音更小,乘客舒适度显著提高,其整体技术已输出国外,先后承接了韩国、印尼等单轨项目。 作为主要执笔人,林莉还开展大量技术标准编制工作,创建了跨座式单轨交通标准体系,为国内外跨座式单轨交通规划设计、工程建设和运营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撑。她先后参加编制了《跨座式单轨交通设计规范》《跨座式单轨交通施工及验收规范》《跨座式单轨交通车辆通用技术条件》等多部国家标准,以及《跨座式单轨车辆维护与更新技术规范》《跨座式单轨道岔设备维护与更新技术规范》等多项行业标准。 2012年,重庆轨道交通第一轮建设规划基本完成。为了解决运营中运能不均衡、换乘压力大、资源共享效率低等问题,在第二轮建设规划启动时,林莉带领设计团队开始开展轨道交通互联互通的线网规划设计,为实现互联互通的CBTC示范项目奠定了基础。最终经过多年的艰苦攻关,重庆轨道交通实现了从“人换乘”到“车换线”。 与此同时,林莉还积极组织开展了各类科研项目50余项,其中“跨座式单轨交通工程设计建造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项目还获得了重庆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重庆轨道交通将更智能、绿色 “遇山挖洞,遇水架桥。全国最多的轨道交通跨江通道在重庆,全国最长的轨道交通山岭隧道——6号线铜锣山隧道在重庆,亚洲最大断面的城市地下暗挖车站——红旗河沟站也在重庆。重庆轨道交通诸多工程荣获詹天佑奖、鲁班奖、菲迪克奖等国内外大奖。”林莉笑着说道,在重庆修建了轨道交通,再去国内其他很多城市修建轨道交通就不是难事。 近两年,林莉带领团队主要工作重心之一,就是放在已运营的线路的技术服务升级,和新线路的规划、设计、建设等方面。林莉说,随着重庆轨道交通的运营线路增多,技术团队也会在运营的过程中,不断总结前面的经验教训,在后续对已经建成运营的线路进行技术升级,比如人脸识别、智能运维等方面下功夫。 另外,随着智能化、智慧化的发展进程,目前林莉还带领团队在新线路的规划、设计、建设中的绿智融合方面做进一步的升级,比如正在建设的地铁24号线,将要打造成为生态智慧融合的全自动运行的轨道交通线路。 林莉是一个不服输的人,凡事都希望能做到更好。作为一名女总工程师,很多人好奇林莉是如何做到的,她说:“我们集团的企业精神是螺丝钉精神。螺丝钉一旦咬定了目标、站稳了脚跟,就会坚持不懈。我不知道自己算不算工作狂,但我认为自己对待工作是绝对的认真和专注,我也是这样要求团队的每一个人。” 在重庆轨道交通建设路上,从缺乏实战经验到无技术标准,再到为世界轨道交通提供“中国方案”,建成全世界规模最大的山地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网络,重庆进入世界级轨道交通城市行列,每一步都实属不易。这其中,有很多像林莉一样的女性工作者,虽然她们工作岗位不同,但她们都有着同一个目标:为了山城有坦途!今天,我们向她们致敬! 重庆晚报-厢遇记者 张春莲 编辑:张亚 校审:罗再芳 总值班:严一格 |
本站论坛的文章由网友自行贴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帖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
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
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