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档案 姓名:吴晶 年龄:42岁 职务:重庆交通开投轨道集团大修公司总工程师 所获荣誉:2016年12月,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共青团重庆市委员会授予“2015-2016年度重庆市青年岗位能手”称号;2019年11月,主研“重庆车辆检修管理系统”项目被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信息化专业委员会授予2018年度信息化最佳实践优秀案例;2022年6月,主研“基于工业互联网的轨道交通车辆智能运维平台”项目获第五届全国设备管理与技术创新成果奖等。 “重庆轨道交通运营里程突破500公里,您有什么想说的话吗?” “实在太不容易了。” 近日,重庆交通开投轨道集团(以下简称轨道集团)大修公司总工程师吴晶在接受采访时告诉记者,由于工作原因,大学毕业后至今,她回东北老家的次数屈指可数。在她眼里,重庆轨道交通发展每一步都走得很艰难,但好在,付出总有收获,重庆轨道交通发展如今已硕果累累。 曾是车辆段唯一女技术员 从西南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毕业后,吴晶便提着行李去轨道集团报到。在这里,一干就是18年。 时间回到2005年,那年,在重庆轨道交通2号线从事车辆段技术管理的人员仅有7名,其中女技术员就一人,那就是吴晶。 “不分男女,不分昼夜,从基层干起。”吴晶回忆说,当年跟着师傅学检车、为车辆做月修部件吹灰、处理车辆故障、学看图纸等等,每天都是一身灰尘和汗水,师傅们都亲切称呼她“晶妹妹”。 据她介绍,目前,重庆已形成运维管理、工程施工、车辆和系统设备供应等完整单轨交通产业链条,已建成全国唯一也是最大的跨座式单轨交通车辆产业基地,与日立、庞巴迪并列,位居全球单轨交通车辆制造企业领先地位。但在早期,2号线引进国外跨座式单轨交通技术和设备,车辆、轨道梁、道岔等核心技术,一切按国外标准和规范来操作。 “当年,大家说得最多的是‘国外专家说、国外专家认为’,但在老专家带领下,大家查阅了大量中英文技术资料,通过不断调试和实践,最终打破了国外的行业技术壁垒。”吴晶说。 如今,通过关键技术自主研发,重庆建成了全球通车里程最长、运营车辆数最多、列车编组最长、运量最大的跨座式单轨交通系统,同时也创建了全球首个完善的跨座式单轨交通国家标准规范。 “只有个人进步一点点,团队才能进步一点点。”吴晶说,正是怀揣着这种信念,重庆轨道人才能逐渐壮大,创造出国内轨道行业的“奇迹”。 一如往常扎根在一线 今年42岁的吴晶,虽然已经由普通技术管理人员成长为总工程师,但依然扎根在一线,办公室就设在童家院子单轨基地检修库楼上。 吴晶近年来的工作重心之一,放在了车辆智能运维系统的建设方面。她说,车辆智能运维系统已在1号线安全运行半年多,能够有效减少正线故障发生后的信息流转环节,缩短了正线抢修反应时间。 “目前,轨旁系统能够自动进行列车外观检修,节省了检修人工成本。同时精确高频的数据测量,已实现轮对、碳滑条的状态维修。通过系统的应用,能够有效地为企业降本增效。”吴晶透露,今年该智能运维系统将在3、6号线进行运用。据悉,该项目在2019年曾获得第二届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科技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优秀项目奖”。 记者在吴晶的工作笔记中看到,除了眼下正着手参与多项团体和地标标准的编制工作,这些年,她曾参与制定《山地城市A型地铁车辆通用技术标准》及重庆轨道交通运维检修规程、技术标准的编制以及检修策划的制定,还曾参与《重庆轨道车辆全寿命周期降本增效及修程修制优化研究》等课题。 吴晶希望在这个妇女节,向工作在重庆轨道上的女性工作者道一声问候。 重庆晚报-厢遇记者 张春莲 李琅 受访者供图 编辑:张亚 校审:罗再芳 总值班:严一格 |
本站论坛的文章由网友自行贴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帖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
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
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