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轨客网-重庆晚报官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寻城记|十钱担担面 深藏功与名

2023-3-17 10:53 |来源:重庆晚报 |分享到微信

放大 缩小

▲工作中的谭礼国 受访者供图

▲以前的小洞天。 网络图

三月茶初肥,梅风未困,行走在担担面的香味中,面上俗尘,早已扑去三寸。世界美好的东西,有时真的是免费的,走过路过,排队试过的人都停不下来——慢嚼细咽齿生香,不信你来尝一尝!

15日,大渡口区举行“第三届中国·重庆小面文化节”(15日至19日,为期5天),晚报记者从轨道2号线大渡口站行至九宫庙步行街,品尝到麻辣鲜香的担担面。

现场给大家做担担面试吃的厨师,是今年59岁的谭礼国。谭礼国有七八个师兄弟,师傅名叫喻贵恒,师爷是烹坛泰斗曾亚光——“小洞天”的主厨之一。

“小洞天”是具有近百年历史的餐馆,1924年由廖青廷、樊青云、朱康林在重庆后伺坡开店,依山筑楼,凿壁为室,设席其间,举杯畅饮,恍若置身洞天福地,遂依“仙人居住地有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之说,取名小洞天。开店后,“日有百宴,座无虚席”,曾是重庆屈指可数的川菜名店。

谭礼国说:“现在的担担面,也可以算比较正宗的正东担担面。正东担担面非遗传承人蔡雄曾和我是同事,他和我师傅是一辈的,我们年轻的时候,一起给很多领导、明星、贵宾等做过担担面和中餐。凡是你能想到的名人明星,都吃过正东担担面。我虽然不是非遗传承人,但跟着师傅们学过,都会做,和师兄弟们一样,也算是传承人之一。”

一份正东担担面

水、面和调料都有灵魂

正东担担面,清道光年间(1841年)一个叫陈包包的四川自贡小商贩创制,传承至今有一百多年,有酸辣、香辣、麻辣、咸鲜等十余种味道。后来,家住重庆的董德民、陈淑云夫妇于1950年在保安路中段(今八一路渝都大厦大门东侧)设固定摊点,取名“正东担担面”,是为起始。

谭礼国说:“我1964年在现在的渝中区较场口日月光广场出生,是土生土长的老重庆人。当年从家走路到小洞天(较场口得意世界附近,现三峡银行处)只需要五分钟。记忆中,我6、7岁就吃过正东担担面。上世纪70年代,正东担担面是一毛一碗,酸辣小面是8分一碗。担担面是干溜的,小面是带汤的。那时的正东担担面,很费人工。为何?重庆大部分地区,1982年才有自来水,所以更早以前,在没有什么棒棒的情况下,不是取江水,就是取井水。井水非常好,有回甜味儿,是做正东担担面的上佳材料之一。那时店员会去十八梯那边的百年老井打水,和面煮面。而正东担担面,以前都是手工压制至少5次(现在用进口机器压制9次做的面条),非常劲道。而面粉,也是从水运,或者通过马帮从北方运来的高精面粉,现在称雪花面粉,做的担担面,面条粗细约1.6毫米,根根分明,很受欢迎。大家都知道,吃面需要好作料,正东担担面一般有12种作料,其中真正不能缺少的灵魂有三:宜宾产的芽菜,炒熟后用石臼手工冲的芝麻酱,用菜籽油做的秘制辣椒酱。当然,吃面的绝配,还有猪油,这也要提一下,那时搭配的猪油很香,一般用猪边油熬制。”

那时一毛一碗的担担面,顶饱吗?谭礼国说:“从最初到现在,都是十钱——1两一份。而且,最开始的担担面,不是作为中餐正餐的饭后主食,就是当下午茶,小吃垫肚子,所以分量都非常少的。你想,正餐后谁也吃不下太多,一般家庭条件相对好的人才来点下午茶呢。”

正宗德元酸梅汤

曾是提壶外带的奢侈品

说起下午茶,得提到另外一个“奢侈小吃”——“德元”酸梅汤。

"德元”品牌起源于上世纪30年代,江苏人朱元章和重庆人陈德在重庆合伙开店,店铺名字在两人名字中各取一字——“德元”。德元最开始是甜食店,抗战时期,以制作“北平酸梅汤”、“广东伦教糕”等冷饮、冷点为主。到了上世纪四十年代末,德元酸梅汤已声名鹊起。

谭礼国说:“不少老重庆,特别是渝中区的人,至今提起德元酸梅汤,还津津乐道。上世纪60年代,德元酸梅汤用土碗装,一碗一毛钱。伦教糕两片一份,一份1元。酸梅汤+伦教糕是下午茶经典搭配,当时来吃的人,和现在住别墅的人可以说差不多,相当奢侈。普通人来吃,都可以说是打牙祭了。”

谭礼国说:“当年在重庆,夏季炎热,没有现在这么多的饮料可以买,也没有空调,一份冰镇酸梅汤,是夏天最好的饮料。当时有的老居民,觉得一杯不够,就喜欢带家里装开水的暖水瓶,将德元酸梅汤打包带回家。德元店里用来冰镇酸梅汤的大冰块,也是附近的制冰厂制作的,制冰厂就在小洞天对面。后来,德元酸梅汤传承中断了。蔡雄老师根据当年经常品尝的味道,实验了几年,才恢复了当年德元酸梅汤的老味道。”

正宗的德元酸梅汤,用的什么梅呢?谭礼国说,当年用的是广西乌梅子。产地的选择很重要,就像广陈皮,和普通橘皮不一样。据悉,德元酸梅汤用了广西乌梅+中成药+香料,糖浆配好,再综合搅拌,这才是让老重庆人回味悠长又生津止渴的经典饮品。

不过,谭礼国说:“如今德元酸梅汤,和部分高校、食品研究所一起开发了新的口味——德元酸梅汤益生菌,一是考虑到保存和携带问题,二是考虑了现在年轻人的口味,现在的主要消费人群是‘80后’‘90后’和‘00后’。我觉得时代发展很快,传承不守旧,创新不忘本,这点很重要。我还在选地址,未来也会考虑在店里做酸梅汤和担担面!”

【知多点】

三千年前就流行乌梅汤

梅原产我国西南山区,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而乌(酸)梅汤,与它有关的文字记载,也至少可追溯到3000年前。可以说,酸梅汤是人类史上最悠久的饮品之一。

在《礼记·内则》里面,记载着一种名为“醷”的饮品。据汉代大儒郑玄注:“醷”就是酸梅汤。

隋《大业拾遗记》里记载,“乌梅浆为玄饮”。

初唐医典《千金翼方》中也记载了“乌梅汤”。

在南宋《武林旧事》中,有提到“卤梅水”(酸梅汤)和“荔枝膏”(以乌梅为主要原料的饮品)。

元人忽思慧在《饮膳正要》中则记录了“荔枝膏”的制法,乃是以乌梅肉、切碎的去皮桂、熟蜜放在水中熬煮,再下砂糖、生姜汁,熬成之后添一点麝香拌匀。

到了元末,传说当时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还是个以贩卖乌梅为业的小商贩,瘟疫肆虐,他也不幸被感染,就将卖不出的乌梅和山楂、甘草加水同煮来饮用,以图饱腹,竟真的痊愈了。后来,他“施舍梅汤,广结善缘”,沿街发放乌梅汤。不久,瘟疫被控制住了。直到朱元璋称帝,他仍对这种乌梅汤情有独钟……

【推荐打卡】

大渡口小滨楼

地址:大渡口万象汇A馆5楼

小滨楼是重庆著名老字号企业,上世纪30年代末至抗战初期,由巴县人王顺在渝中区(今小什字往朝天门方向)创立。经营全国一些地方经典名小吃,以满足抗战时期涌入重庆各方人士的需求。改革开放后,1984年对原址重新修建后,恢复了小滨楼名称和原有经营特色。2009年,搬入较场口日月光购物中心。2021年,搬入大渡口区万象汇。正东担担面就是其特色小吃之一。 重庆晚报-厢遇记者  杨雪


编辑:戴林

校审:李琅

总值班:严一格


本站声明:

本站论坛的文章由网友自行贴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帖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

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

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


重庆晚报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重报集团22楼

运营热线: 023-63315186

轨客网 ( 渝ICP备13006218号-1 ) --->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996号

网络报警渝公网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