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永川区青峰镇莲花石村,来自国家现代农业食用豆产业技术体系及我市相关部门的专家在蚕豆高产创建示范点开展实地测产,示范点“渝蚕5号”蚕豆亩产达到4040斤,这意味着我市蚕豆亩产首次突破4000斤。 重庆一直有种植蚕豆的习惯,作为小春作物,蚕豆还可与水稻轮作,解决冬闲田利用问题。但一直以来,我市蚕豆并未形成产业化发展,主要问题在于蚕豆赤斑病高发频发。蚕豆赤斑病一旦发生,蚕豆植株就仿佛被火燎过一般,导致大面积减产,因此也被农户称为“火风病”。 “重庆位于四川盆地腹心,冬季阴冷、潮湿、寡日照,倒春寒灾害天气频发,赤斑病年平均发生率高达50%,产量损失超过30%,在发病严重田块,开展蚕豆规模化生产风险极大,严重者甚至绝收。”市农科院特作所研究员杜成章说。 为了突破赤斑病制约,实现蚕豆规模化生产,2008年左右,市农科院特作所在市级相关部门支持下,利用国家现代农业食用豆产业技术体系作支撑,从国内外引进大量优质种质资源,再结合本土资源开展品种杂交选育。 选育期间,除了抗赤斑病特性外,选育团队还根据市场消费需求,加强对蚕豆产量、大小、口感等指标的筛选,培育出了具有赤斑病高抗特性的“渝蚕”系列,其个头是普通蚕豆的两至三倍大,不仅产量得到明显提升,口感也更加软糯。 杜成章介绍,传统蚕豆每亩平均产量仅1000斤左右,近年来通过品种选育,并配套“蚕豆机械化覆膜垄作生产技术”,“渝蚕”系列蚕豆产能已达到亩产4000斤。如果与水稻轮作,每亩地产值可达到1万元。 原标题:小杂粮释放大潜力 我市蚕豆亩产首次突破4000斤 编辑:蔡静 校审:罗再芳 总值班:严一格 |
本站论坛的文章由网友自行贴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帖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
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
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