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市人防宣教中心邀请中华路小学270多名学生走进重庆市人民防空宣传教育馆,开展“不可战胜的城市”防空洞大讲堂主题研学活动。 孩子们沿着历史的脉络,从“抗战历史”到“母城文化”、从“过去的苦难与抗争”至“新中国的建设与发展”、从“老重庆地图”至“新重庆人防建设成就”,多角度深入感悟这座英雄之城“愈炸愈强”的城市精神,让思政教育走出校园走进广阔天地,带给孩子们可感知、可触碰、可深思的沉浸式学习体验。 “抗日战争时期,红岩、曾家岩和虎头岩,并称为‘红色三岩’。当年《新华日报》总馆就设置在虎头岩村,报社的印刷厂就隐蔽在虎头岩附近的山洞内……”在《报社记者在防空洞内坚持办公》《周恩来为后方工业生产题词》等图文展区,孩子们认真听着讲解员娓娓道来。 “这次研学活动收获很大,我知道了很多课堂之外的知识,比如‘邱小姐’的故事,也体会到了过去抗战时期的艰苦岁月,我们应当珍惜和平、努力读书。”三年级四班的刘鸿宇说。 市人防宣教中心充分挖掘整合自身优势资源,深入开展国防教育和人防科普,用心用情用力推进“大思政课”建设,联合重庆交通大学、杨家坪中学、歇台子小学等10多所大中小学,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研学活动,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有机结合,推动思政课入脑、入心,不断拓宽宣教路径,持续讲好人防故事,积极探索“大思政课”的创新模式。
“同学们走进人防宣教馆,学习国防知识、了解人防发展成就、聆听抗战故事、参观历史照片墙……不仅是一种‘亲历’,更是一种触摸、一种对话,一种思考,这样有趣又有料的思政课,可以增强教育的感染力和实效性。”市人防宣教中心主任李健表示。“生动的历史场景、独特的展馆讲堂、创新的研学模式,力求让‘思政课’面貌焕然一新。下一步,我们将以‘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为契机,充分激活馆内展陈资源,提升思政育人的情感温度,汇聚馆校合力,拓宽‘大思政课’育人实践深度,为增强学生国防观念、激发爱国主义情怀,推动全民国防教育贡献力量。” 撰稿:陈丹 通讯员 刘燕 编辑:张亚 审核:张馨允 总值班:丁香乐 |
本站论坛的文章由网友自行贴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帖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
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
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