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荣昌区为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积极探索党建统领基层治理的有效形式,乡村探索出“党建+院落治理”模式。 组织引领 探索“院落+”乡村治理新模式 ▲荣昌区安富街道通安村三崇堂小院。城乡统筹发展网摄 在荣昌区组织部开展乡村基层治理工作中,主要针对乡村人员分散、服务半径大的实际,将治理半径化小到院落,以党员为骨干成立院落治理小组,引导群众共定院规院约、共议院落公共事项,齐心协力建好管好自家院落,以“小院落”推动乡村“大治理”。 4月22日上午,由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主办,重庆市委网信办、人民论坛网承办的“大国基理”网络主题宣传活动,走进荣昌区安富街道通安村的三崇堂小院。据了解,这家临街的三崇堂小院,不仅成立了党小组、院落自治委员会和小院管家联盟的组织体系,还实现了党组织领导下的小院的事情自办、自定和自管的运行机制,把“小院落”推动乡村治理工作落到实处。 荣昌区为开发乡村民宿及乡村文旅发展规划,利用盘活农村闲置资产,小院成立了种养专业合作社,发展养鱼、养鸭、果蔬等产业,开办农家乐等形式,助力小院治理,推动经济发展。 返乡创业 开创院落经济“新农人” ▲小院自治带头人陈燕。城乡统筹发展网摄 “我是2019年返乡创业的,之前大家都不愿意回来,是因为基层设施差,环境也不好。”荣昌区三崇堂小院自治委员会带头人陈燕告诉记者,在荣昌区委组织部大力发展“院落”治理的工作下,家乡发生了很大变化,庭院不再有污水横流、鸡鸭乱飞的情况,水电气三通也不再受阻,整个乡村基层环境改善了一大截。 “乡村庭院环境得到有效整治,如今返乡创业的年轻人越来越多。”陈艳坦言,在家乡的生活条件比城市还要好很多,收入还没减少,下一步,她想把农家小院结合乡情文化,设计出能结合家乡元素的文创产品,通过直播带货形式,展现给更多人。同时,结合当下流行的“围炉夜话”等茶文化引入庭院,打造新型乡村小院旅游点。 ▲荣昌区安富街道通安村。城乡统筹发展网摄 据荣昌区安富街道通安村党组书记林君介绍,院落治理要坚持因院制宜,充分挖掘每个小院背后的传统习俗、产业发展、乡风文明、文化底蕴等特点,逐院细化建设方案,做到“院院有特色”“处处有乡愁”。 林君说,近年来“院落+”模式在荣昌区各镇街基层治理已初见成效。荣昌区以10至30户左右群众聚集的农家小院为基本单元,推动党建引领乡村善治,有效激发群众参与意识、畅通群众参与渠道、提升群众参与能力,切实解决乡村治理困境,逐步健全党组织领导的“三治融合”乡村治理体系,走出了聚焦更精准、参与更充分、治理更有效的乡村善治之路。 原标题:【大国基理】荣昌:“小院落”推动乡村“大治理” 编辑:张亚 校审:罗再芳 总值班:严一格 |
本站论坛的文章由网友自行贴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帖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
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
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