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6日,记者从市生态环境局获悉,自4月份川渝两地生态环境部门开展跨界流域水环境联合执法以来,共梳理推送重点检查点位160个,目前已检查问题点位94个。据了解,此次联合执法是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党风廉政建设与联合执法工作进行一体部署、一体推进、一体落实。 “主要是聚焦工业企业、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等7类重点对象以及无证排污、超标排污等12类重点内容开展跨界流域水环境联合执法。”重庆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总队相关负责人介绍,川渝两地围绕琼江、铜钵河、大清流河、南溪河等4条河流,采取前线“省级3人+地市2人+属地2人”模式成立8个现场检查组,后方“重庆2人+四川2人”模式成立综合协调组、后勤保障组、宣传报道组,统一抽调人员、统一指挥调度、统一检查程序、统一执法力度、统一裁量基准,开展跨省交叉异地执法。对严重违法、恶意排污企业重拳出击,当场固定证据移交属地查处;对轻微违法、首次违法企业柔性执法,现场开展帮扶指导。 “8个现场检查组全部成立临时党支部,明确1名临时党支部书记和1名廉政监督员,把支部建在联合执法一线。”该负责人称,现场检查组组长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责任,将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推进,充分发挥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干部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党建与业务在联合执法一线深度融合。 此次联合执法中,川渝两地充分运用生态环境保护专项执法检查集中督导“十步法”,强化“区县自查、征集线索、制定方案、听取汇报、查验资料、现场督导、集体会商、分类处置、督促整改、强化宣传”全环节闭环落实,组建了2个调研组到4条跨界流域8个毗邻行政区域现场调研,并提前10日向社会公开征集有奖举报线索,结合日常投诉信访情况梳理推送重点点位160个,目前已检查问题点位94个。在现场检查中,执法人员还综合运用传统检查手段和现代科技手段,广泛使用水、排污许可管理和自动监控系统等非现场监管技术手段排查关键点位,多次使用无人机高空巡查、快速定位密林山区的养殖场、饮用水水源地等问题点位。同时,每天汇总、通报现场检查情况,建立问题清单、整改台账,实施台账化管理、清单化推进,落实专人推进违法问题立案处罚到位,跟踪移交问题案件办理落实。 为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跨部门综合监管指导意见》,强化联合执法与行刑衔接工作,重庆市、四川省公安厅(局)、检察院、法院、司法局、生态环境厅(局)5部门先后联合出台《关于进一步完善行刑衔接机制的指导意见》《关于建立〈污染环境案件相关问题联席会议制度〉的意见》《关于办理生态环境行政处罚案件有关问题的会议纪要》等一系列文件,从联合执法、联合培训、联合发布典型案例等9个方面深化环境执法与司法联动。通过横向协同、纵向贯通,让行刑衔接联动更强;利用数字赋能、以点破面,让行刑衔接效率更高;聚焦流程优化、制度健全,让行刑衔接运行更畅。 原标题:川渝聚焦7类重点对象开展跨界流域水环境联合执法 编辑:蔡静 校审:罗再芳 总值班:杨飞 |
本站论坛的文章由网友自行贴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帖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
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
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