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阳掌突蟾。(受访者供图) 5月22日,记者从重庆市2023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科普活动上获悉,近年来重庆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显著,发现了全球新物种云阳掌突蟾,以及珞弄蝶(黔江)、圆翅前锹甲(黔江)、青篱柴(黔江)、毛果半蒴苣苔(秀山)等4种重庆新记录种。当天,我市首次发布了《重庆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实践地图》和《重庆市生物多样性科普丛书》。 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重庆位于青藏高原与长江中下游平原过渡地带,是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在全国生态安全格局中占据重要位置。重庆地域内复杂多变的地形地貌、充沛的水热条件及众多的河流,孕育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是全球34个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 近年来,重庆设立重庆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委员会,出台了《重庆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2022—2025年)》,启动了生物多样性观测网络建设,建立了渝东北(阴条岭)等5个综合观测站,对典型区域的典型生态系统类型、陆生维管植物多样性、鸟类与兽类脊椎动物多样性、昆虫多样性开展调查,同步实施了典型区域气象环境因子的动态监测,初步建成覆盖我市典型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地、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和生态保护红线等重点区域的生物多样性保护观测网络。 同时,重庆开展了县域生物多样性调查与评估,目前已完成奉节、黔江、垫江、秀山、云阳、梁平、武隆、綦江等8个区县的调查评估,全面调查了县域内生态系统、陆生维管植物、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哺乳动物、水生生物等,初步掌握了重要资源植物、珍稀濒危和重点保护动植物现状。去年8月,市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专家在云阳七曜山市级自然保护区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时发现了一种掌突蟾,对标本进行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后,这只掌突蟾被确定为新物种,命名为云阳掌突蟾。目前,该项成果已被国际权威动物分类学期刊《Asian Herpetological Research》正式接收。 截至目前,重庆市分布有野生维管植物近6000种;全市分布有陆生野生脊椎动物800余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黑叶猴、林麝、中华秋沙鸭、大灵猫、小灵猫等;全市有江河鱼类180余种,其中有长江鲟、中华鲟、胭脂鱼、鲈鲤等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60余种。 原标题:重庆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显著 发现1种全球新物种和4种重庆新记录种 编辑:蔡静 校审:罗再芳 总值班:杨飞 |
本站论坛的文章由网友自行贴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帖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
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
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