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西洽会让重庆再次站到了聚光灯下,西洽会前后,又是一波巨头打卡的热潮,其中尤以“中”字头的央企最为抢眼。重庆是一个“央企”的聚集地,在渝央企“规模以上”的企业多达416家。最近来渝打卡的“中国中铁”,把西南区域总部设在了重庆。新的机遇、新的天地,可以大展拳脚,是“巨无霸”央企放眼重庆的原因。 打卡重庆的央企,个个都是实力干将。以“中国中铁”为例,全国三分之二的铁路,都是由它修建。这家巨无霸式的央企,一年营收上万亿,2022年位居世界500强第34位,这已是它连续第17年上榜。 重庆对于“中国中铁”也不陌生:郑渝高铁、重庆铁路东环线等均有“中国中铁”身影,重庆轨道运营里程的40%也有“中国中铁”参建。不止“中国中铁”,世界500强排名最靠前的四个中国建筑企业,全都为建设重庆奔赴而来。 “中国交通建设”为重庆的高速公路已投资600多亿元,修了10条高速公路。来福士广场、西部陆海中心、江北嘴国际金融中心等等地标,全都是“中国建筑”的得意之作。“中国铁建”与重庆更是亲密,在重庆的轨道交通上,它投钱最多、参建里程最长。 在重庆,央地合作的开端是“修铁路”,起步于此但并非止步于此。此后各种“携手而行”在重庆大地上雁过留影,桥梁、轨道、高铁、码头······为“8D魔幻城市风貌”定调。今年三月,国务院国资委与重庆签署协议,打造“新时代央地合作新样板”,合作延伸至新方向。 锈迹斑斑的“工业锈带”如何变为秀美多姿的“生活秀带”?大渡口区老工业基地的改造经验,进入国家发改委的推广名单,成为此次西南地区的“独一份”。促成这一切的,是一家“中”字头、从事咨询的企业——“中咨西南”。这并非“中咨西南”在重庆首试牛刀。 变化更大的是綦江的采煤沉陷区。进入初夏,綦江区安稳镇“十里桃花沟”迎来丰收季。很难想象,这里曾经是灰暗的“空壳村”。 綦江的煤矿,一度居重庆开采量之首,留下256平方公里的巨大沉陷区。“中咨西南”提出解决办法,启动绿色产业转型EOD项目。空壳村长出了漫山果树,采煤作业完成了绿色升级。綦江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方案,也入选国家级试点。 在重庆担任“顾问团”的央企还有不少。重庆龙兴足球场,是由“中冶赛迪”全程提供咨询服务。一个个金点子变成一个个央地合作新样板,新生的新景物,蝶变的旧模样,悄悄改变着我们熟悉的重庆。 本届西洽会,84个重大签约项目中,央企有45个;合同投资额2854.15亿元,其中,1626.35亿元来自央企。单个项目,平均投资达34亿元,比前四届西洽会都要高。 集中“上马”大项目,形成产业聚集。要“挥动”一整条产业链,需要足够的腕力。央企都是行业的大腕儿,引领行业的同时,也练就了十八般武艺。 “中国铁建”是重庆综合立体交通网的主力军,带动机械装备等下游产业,制造出巨大的市场需求。“中国铁建”磨出了一条全产业链,在位于北碚蔡家的建筑产业基地,轨道24号线“8万多块”隧道预制管片,渝湘高铁“长江隧道”的盾构管片,陆续下线交付。 高高的山岗上,巨大的风车不停旋转,源源不断带来电力。“中国海装”是中国风电的前五强,放到全球也是陆地风电的前十强。在重庆,以“中国海装”为龙头,已形成风电产业集群,80多家配套企业、年产值500亿元。 机械装备,蓝海幽深,按照重庆的计划,到2025年,装备制造业将打造两个500亿的全产业链集群,目标直指3000亿。重庆与央企的握手,越握越紧。 在重庆市综合经济研究院科研处处长邓兰燕看来,今年作为“中国投资年”,央企合作可以聚焦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在重庆布局更多的像集成电路、航空航天、国防工业这样一些战略性产业的备份基地。 同时,支持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建设,支持一些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进一步聚焦加强能源资源的开发利用,特别是成渝双城经济圈,推进跨省的输电、运煤、输油、输气管道的通道建设,通过形成有效投资助力重庆和双城经济圈发展。 自然界中的合作典范是犀牛和犀牛鸟,庞然大物与小个子,体量虽不同,但配合默契、互帮互助、实现共赢。这也是合作的本质。新时代新征程,央地合作站在新的起点,开启新的一页,合作本质不改变:各展所长、取长补短、携手共进,奔赴一场星辰大海的约定。 原标题:重庆第1眼丨互动频频 央企入渝 如鱼得水 编辑:张亚 校审:罗再芳 总值班:杨飞 |
本站论坛的文章由网友自行贴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帖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
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
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