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上午10时30分,重庆1000余台防空警报器同时鸣响,这是重庆连续第25年在6月5日这天鸣响防空警报。 当天,由市国防动员办公室(市人民防空办公室)、大渡口区政府主办的重庆市2023年“6·5”防空警报试鸣放暨国防动员宣传教育活动在区政府广场举行。 据悉,为纪念抗日战争期间在“重庆大轰炸”中不幸遇难的同胞,激励全市人民爱国热情,增强国防战备意识,《重庆市人民防空条例》规定,每年6月5日上午10时30分至10时42分,在重庆全市范围内进行防空警报试鸣放。
9点左右,10辆人防机动指挥车整齐排列在广场上,现场的人防知识宣传展板吸引不少市民驻足阅览。工作人员和志愿者给来往市民宣传人防知识,普及急救知识。不少市民在志愿者的帮助下,了解便携式手摇警报器、电声警报器、防毒面罩、防化服的功能和使用方法,学习心肺复苏急救方法。 “去年在沙坪坝区,今年在大渡口区,我们更换防空警报试鸣放的主场地,目的是引起各区县领导对人民防空工作的持续重视。”市国动办相关负责人表示。据了解,大渡口区建成全市首个新型基本指挥所,在盘活人防资源繁荣商圈经济,深化“放管服”改革,社区人防宣教基地建设等方面取得显著实效。 防护工程方面,形成了以轨道交通人防工程为骨干、防空地下室为主体、专业配套工程为重点、兼顾人防要求的地下空间为补充,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四通八达、军民兼用的“地下长城”。而当年护佑过人民生命的防空洞在新发展理念引领下,变身为历史、文化、生活等系列“山城洞天”,以另一种身份走进老百姓的日常生活。防空警报器方面,增加了电声警报器、机动警报器、多媒体警报器等,各区县防空警报器实现一网统管、集中控制、实时响应。明确要求新建小区超过10万平方米的,楼顶要预留警报器位置,每年持续增加警报设施数量,确保遇有情况能够第一时间拉响警报。 “在宣传教育方面,我们将打出一套‘1+5+N’的组合拳。”市国防动员办公室信息化处副处长王海涛介绍道:“1即1个主场活动,5即进社区、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媒体宣传活动,N即网络答题、研学等其他形式,让市民铭记苦难历史、了解人防知识、增强国防意识。”
撰稿:陈丹 编辑:张亚 审核:何英 总值班:丁香乐 |
本站论坛的文章由网友自行贴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帖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
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
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