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轨客网-重庆晚报官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水文人尹章文的24小时坚守 “我们就是綦江城区防汛的‘耳目’!”

2023-7-7 09:45 |来源: 重庆日报客户端 |分享到微信

放大 缩小

7月6日下午,綦江区东溪镇綦江边,东溪水文站。

连晴两天后,綦江水位较4日上午洪峰水位下降了三四米,但江水依旧浑黄。

站长尹章文站在操作台前,将江面上红白相间的缆道流速仪放入水中,测量实时流速、流量。站员吴静作记录,并观察上游是否有漂浮物。

▲7月5日,綦江东溪綦河水文站站长尹章文((左)正和同事一起在中控空精心分析綦河不同时段的流速和含沙量,把科学预测做好做实。特约摄影 钟志兵/视觉重庆


“我们就是綦江城区防汛的‘耳目’!”尽管刚经历了一次24小时不眠不休的坚守,但尹章文脸上丝毫看不到疲惫,反而浮现出对自己工作充满自豪的神情。作为国家基本水文站,东溪水文站是綦江干流上游最靠近綦江城区的水文站。在这里,通过对綦江水流速、流量的监测,可提前三四小时向綦江城区发出洪水预警。

在风雨中监测水文

7月3日起,渝北黔南经历了一次大范围强降雨天气过程。7月4日,受贵州上游降雨影响,綦江迎来“綦江2023年第1号洪水”。

“那天是我们今年以来最忙碌的一天。”尹章文告诉记者,从7月3日中午12点到4日中午12点,他与吴静一起,24小时不间断监测相关水文数据。

3日晚,东溪上空惊雷不断,雨大如瓢泼。只有两个人的水文站里,两人相互配合,一人操作“铅鱼”(缆道流速仪),一人到江边观测江面上漂浮物。

“铅鱼”悬挂在缆绳上,最怕漂浮物缠绕引发缆道缆绳断裂。因此在放“铅鱼”时,必须有一人时刻关注江面情况,遇到大树枝等漂浮物必须提前通知操作者将“铅鱼”提出水面避让。

“那晚上雨大得不行,穿着雨衣,雨水都斜着往领子下灌。”吴静说。

遭遇“复式峰”

在东溪水文站值班室里,除了仪器设备,办公桌上还放着几桶方便面。

“每次洪峰过境都很难保证三餐,方便面就是我们的‘工作餐’。”尹章文说。

即便如此,从7月3日中午12点到7月4日中午12点,两人也忙得只吃了两顿方便面。

7月4日早上7点35分,东溪水文站测到281.87米的水位,随即水位下降。但两人不敢懈怠,继续紧盯水位变化情况和仪器设备。果然,9点48分,又出现了282.03米的洪峰新高。

“这在水文中叫‘复式峰’,因此不能看到水位下降就以为本轮洪水过境了。”尹章文解释。

这次密集的监测一直持续到12点,水位仍不断地下降,尹章文和吴静才确认本轮洪峰已过东溪站。

目前,东溪水文站仍保持汛期日常频次的监测,24小时“耳聪目明”。

日常坚守

6日下午,沿着水文站石梯走到悬挂着“铅鱼”的岸边,不到一分钟,记者被不及芝麻大的蠓虫叮了七八个包。

“天晴的时候,这些虫就出来了,也算是水文站的一种‘特产’。”见记者不停拍打,吴静捂着嘴笑。即便如此,在汛期,她仍盼望渝南黔北能时常天晴,綦江水位不要涨太猛、太高,最好风调雨顺。

“一到夏天,一到涨水,水文站就整夜亮着灯。”今年82岁的黄玉珍婆婆就住在水文站附近。她怜惜地说:“这个水文站很小,这两个年轻人一直坚守岗位,让人心疼!”


原标题:水文人尹章文的24小时坚守 “我们就是綦江城区防汛的‘耳目’!”

编辑:蔡静

校审:罗再芳

总值班:杨飞

本站声明:

本站论坛的文章由网友自行贴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帖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

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

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


重庆晚报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重报集团22楼

运营热线: 023-63315186

轨客网 ( 渝ICP备13006218号-1 ) --->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996号

网络报警渝公网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