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龙“耍事”多 文/赵瑜 巴南区石龙镇的“耍事”多,文物分布广泛,拥有独具特色的碉楼文化,镇内存有覃家大院、杨氏碉楼等文物古迹45处。其中杨氏碉楼群是全市最大的碉楼群,建于清朝,有100余年历史;石龙木作自成派系,明清以来石龙木匠技艺代代相传,周氏父子历时一年创作的“万古长青”巨幅木雕作品荣获中国艺术品大师国际金奖,巴渝传统木作技艺成功申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墨绿如屏的“小高原”,这一山的花团锦簇,好客的农家人,饱含乡情的农家特产,深厚的文化底蕴,整个小镇,是不是把几百年的历史浓缩在了此情此景,等着你慢慢游玩,随时都有惊喜与发现。 看花耍——书面话叫“踏青”,一个春末夏初的日子,我来到了巴南区石龙镇踏青。 石龙镇位于巴南区东南部,相传,清康熙年间,在“赶场坝”的几家野店发展成集市,后迁至距“赶场坝”一公里的石梁上建场,因地形似龙,故名石龙场。辖区平均海拔500—900米,内有森林近10万亩,森林覆盖率高达68%。镇域湖水碧透,山色葱茏,独具“小高原”气候,是重庆主城的天然氧吧和避暑休闲的好去处。市民百姓只要短短几十分钟,全家人就能从喧嚣的城市进入诗情画意的农村。 高速公路在石龙匝道下道,一路鲜花稻田,从容悠闲。一踏入柏树村桐子湾社地界,就进入了完全不同的一幅画中——乡村泼墨,山林田野色彩斑斓。先去打卡网红景点“绣球花海”。我的花园里种了两棵绣球,这种虎耳草科绣球属植物是这两年国人喜爱的“网红”植物,花型丰满,大而美丽,令人悦目怡神。但我从没有看到过这么多绣球花开放的盛景:400亩绣球花扑面而来,气势汹汹,满山遍野,是自然界华美巨大的油画,美得让人惊呼忘情。游人们纷纷拿起手机,自拍,他拍,甚至无人机航拍。镇里正在这里举办“绣球为媒、情定石龙”的旅游节,更有穿着汉服的小姐姐和小哥哥们在花海里穿梭,办起了“绣球相亲会”,人美花娇,相知相识,说不定就好事成双。 看了花,品了茶,随意走进丰岩湖边的农家民宿。周围到处都是田野,绿莹莹,翠生生,嫩叶藤蔓,片片相连。老年人不必说,丝瓜茄子、海椒洋芋,悉数认清,但“80后”“90后”的城市青年就不一定了,张冠李戴胡猜一气,引来民宿主人淳朴大笑。递来一个菜篮,叫你拎着乱摘,把好心情全部采进篮子。 那些曾经种在自家后院的果树,现在成了农民的致富产业,城里人花上个几十元,边吃边摘,尝了鲜还体验了农家野趣。那些农民自住的小院子,翻新一下,种上花草,铺上洁净的被子,就能让城里人做个安静的甜梦。把从小娇生惯养五谷不分的孩子放在林中,让他采果子,捉蚱蜢,扑蝴蝶,亲近自然。有的农庄还推出周末带孩子到农场来体验一次“疯狂原始人”的生活项目,森林大闯关、稻田“跶谷子”、野外摸鱼,还要自己钻木取火做烤鱼,那才真是欢天喜地。 如果住在桂花湖边,更有不同的体验。桂花湖生态园成立于2015年12月,规划占地358亩。经过几年的建设,现有人工湖两个,种植果树近百亩,太空荷花及睡莲30余亩。每天有不少市民前来踏青旅游,在碧波上划船荡漾,观赏盛开的荷花,钓鱼、散步、喝茶,领略田园美景,感受积淀深厚的农耕文化。 去石龙“耍”,您会心醉神迷。来桂花湖边坐坐,听着音乐,看着粉荷,品着绿茶,听村民聊聊美好生活,尽情享受着大自然真情的馈赠。 (作者单位:南岸区文联) 责 编 钟 斌 主 编 陈广庆 策 划 胡万俊 重庆晚报夜雨版面赏析 |
本站论坛的文章由网友自行贴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帖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
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
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