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轨客网-重庆晚报官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轨客网-重庆晚报官网 检票口 夜雨 查看内容

夜雨|秦拓夫:椿树上的梦想

2023-7-17 09:38 |来源:重庆晚报 |分享到微信

放大 缩小

椿树上的梦想

文/秦拓夫


这天一早,马丹强急冲冲地朝漆树村五组的马代周家走去。马代周家离他家不远,大约一公里路程。刚硬化的水泥路在清晨的薄雾中伸向远处,路边的青草和盛开的野花挂着晶莹的露珠,山林里的鸟儿欢快叫着,清脆悦耳。他的心情很是舒畅,一路小跑来到马代周家,正好遇上马代周扛着锄头走出家门口。马丹强急忙拦住她说:“你赶紧去召集大伙到基地采椿芽。我昨天去看了,最后一批椿芽该采了,再不采就变老没用了,影响大伙今年的收入。赶紧啊!”

乡村到处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身材魁梧、留着短平头的马丹强站在山头上,看着山下的香椿科技示范园。紫红色的香椿嫩芽长满枝头,村民们背着背篓,提着竹篮,在溢满浓郁芳香的香椿林里忙碌采摘着。

今年四十六岁的马丹强老家在彭水县龙溪镇漆树村,一个偶然机会,他随同学到广东打工。因他为人直爽,喜欢帮忙,人缘不错,给他介绍装修工程的人多,生意越做越好。包工干了两年后,马丹强开始涉及建筑工程劳务承包。

在外干得风声水起的马丹强,有次回到老家漆树村,看到不少老人小孩留守在家。村里的老人对马丹强说:小强子,听说你在外挣了大钱,何不回来村里发展一些产业,让村里在外打工的人就给你打工,既能挣钱又能照顾家里的老人小孩,多好啊。马丹强听进去了这话,便决定返乡创业。

经过一番市场考察,马丹强发现很多人都喜欢吃香椿芽,不少人说香椿芽是个宝,树尖上的绿色蔬菜。马丹强就认定这是个很有市场可以深耕的好项目。

如何把小香椿做成大产业,带动乡亲们脱贫致富,过上好日子?说说容易,可做起来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时间、精力和大量资金的投入。马丹强经过认真思考和反复琢磨后,决定投资建设自己的香椿种植示范园,再通过示范园的引领作用,带动全村、全乡乃至全县村民参与香椿种植。

说干就干,马丹强在漆树村流转了一千余亩土地,一下子投资600多万元建起了全县最大的香椿种植示范园与香椿科技专家大院,其种苗除了选用本地的“红香椿”外,还经过多地考察后引进四川大竹的“巴山红”香椿苗。

既然是示范园,就有一个培育、改良品种的过程。他除了自己钻研香椿培育、改善技术外,还不惜重金从林科院、农科院、西南大学、食品研究所等聘请专家指导。示范园刚建起那段时间,他和专家几乎天天守在园里,从香椿树栽植、修剪、施肥、林下间作、保温与水肥管理、树形培养、病虫害防治等,哪一环都不能马虎。最终攻克了香椿高产栽培及冷藏加工的关键技术。

如今,马丹强在香椿芽示范园建起了生产线和营销中心,形成了以香椿种植、研发、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进一步拓宽产品线下销售渠道,让香椿产业成为助力当地农业发展、农民稳收增收的可持续发展产业项目。

五月的乡村,阳光照耀着翠绿的田野和苍茫的群山。马丹强走在香椿示范园里,呈现在他眼前的是一眼望不到头的大片嫩绿的香椿叶……

(作者系重庆市作协会员)


责 编  钟   斌

主 编  陈广庆

策 划  胡万俊


重庆晚报夜雨版面赏析



本站声明:

本站论坛的文章由网友自行贴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帖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

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

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


重庆晚报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重报集团22楼

运营热线: 023-63315186

轨客网 ( 渝ICP备13006218号-1 ) --->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996号

网络报警渝公网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