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7月19日从中国科学院获悉,由该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研制建设的4秒电磁弹射微重力实验装置日前启动试运行。此装置采用电磁弹射的方式在地面构建微重力实验环境,相关性能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充分有效的地面验证,是空间科学实验的前提和基础。地基研究能够大幅缩短实验周期,降低实验成本,提升空间实验成功率,是天基研究的重要补充手段。”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电磁技术研究室主任张建泉介绍。 此装置采用电磁弹射系统将实验舱垂直加速到预定速度后释放,实验舱在上抛和下落阶段可为科学载荷提供时间4秒、水平10μg的微重力环境,同时,过载加速度不超过5倍重力加速度,实验间隔不大于10分钟。 “与单程落塔、抛物线飞机等传统微重力实验设施相比,此装置在实验效率、实验载荷力学强度要求、运行成本等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张建泉说。 据介绍,传统单程落塔平均每天仅可做2至3次实验,抛物线飞机实验准备周期约2至3个月,而此装置可达到每天近百次实验的频率,准备时间仅1至2天;传统单程落塔在降落回收阶段,实验舱和实验载荷要承受约20倍重力加速度的冲击,常规科学仪器难以使用,而此装置中,实验舱的回收加速度可控制在3倍重力加速度左右,大部分常规科学仪器都可以用于实验。 在运行成本方面,此装置采用储能和电磁驱动技术,装置运行仅消耗电能,单次实验仅消耗1度电左右,便于开展大规模的科学实验。 据介绍,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正在规划建设20秒电磁弹射微重力实验装置,力争为空间科学研究、载人航天、深空探测等提供高效便捷的地基微/低重力研究平台和技术验证条件。 原标题:我国研制的电磁弹射微重力实验装置启动试运行 编辑:戴林 |
本站论坛的文章由网友自行贴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帖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
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
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