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室需要怎样改造?”“卫生间洗浴加入坐浴好不好?”……最近,重庆市第三社会福利院就院内养老服务设施建设——老旧建筑原址重建项目方案,再次向老人们征求意见。 自主题教育开展以来,该院坚持公办养老机构公益属性和职责定位,从推进改善养老服务设施入手,切实增强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推进老旧建筑原址重建 为深入开展主题教育,市第三社会福利院聚焦老年人关心关切,组建调研团队,突出问题导向,向近400位老人及其家属收集心声。 福利院的一、二、三休养区多建成于上世纪70至90年代,设施老化并存在安全隐患,休养老人及家属对此反映强烈。 “每个房间的房门开启宽度为90厘米,轮椅可以通过,但护理床就无法进入;卫生间是老式设计,门宽只有60厘米,轮椅无法进入,当时为了防水,地面比居室低15厘米,行动不便老人易摔倒;这几年我们给老楼加装了电梯,但容纳担架进出的医用电梯无法加装,老人就医麻烦……”市第三社会福利院党支部书记、院长唐培灵一一细数调研到的问题。 按照主题教育要求,市第三社会福利院将检视出的“部分建筑及配套设施较落后,难以满足新时代养老服务需求”等问题作为重点任务推进整改。启动整改后,福利院邀请发改、规划等职能部门和设计单位实地调研查看,最终确立了院区老旧建筑拆除重建方案。目前,整改工作已完成概念性方案设计、办理完成项目选址意见书,预计8月底前完成立项。 唐培灵介绍,重建后拟新增建筑面积1600平方米,养老床位数将从原来的220张增加至260张。根据国家规定和老人们的建议,卧室、卫生间、阳台及室内老年人通行路线均配置无障碍设施;房门净宽1.2米,满足轮椅、护理床通行;床位之间及房间通道预留尺寸均满足轮椅通行旋转;优化卫生间功能布局,洗浴空间加入助浴设施。 进一步强化公益属性 记者了解到,目前市第三社会福利院有养老床位600张,老人近400名,其中自理老人占33.33%,失能失智老年人占29.43%,半失能老年人占37.24%。 根据职责定位,市第三社会福利院将强化公办养老机构公益属性不动摇,承担养老服务兜底线、保基本的重要职责。首先确保有入住意愿的特困供养对象应收尽收、应养尽养;其次是优先保障经济困难家庭中的高龄、失能、失独老年人,充分发挥公办养老机构在基本养老服务体系中的主渠道、稳定器作用;最后在仍有空余床位的情况下,面向社会为其他老年人提供普惠性养老服务。 创建为老先锋党建品牌 “现在体重增加了,心情变好了,连走路都很少用到拐杖了。”95岁的严迪然曾是市第三社会福利院“重点关注”对象,她是拄着拐杖巍巍战战进来的,一开始不太愿意与人交流。 一次“集体生日会”时,大伙把老人从房间里“拉”了出来。此后,在工作人员的护理帮助下,她开始跟着老伙伴一起唱歌、读书、散步,还每天坚持锻炼身体。 “集体生日会”“三福老年大学”和各类文娱活动,是市第三社会福利院根据老人们需求设计的个性项目,丰富了老人们的精神生活。 目前,市第三社会福利院正以创建“红心向党·爱满三福”为老先锋党建品牌为引领,开展“党员微课堂”“爱心结对帮扶”“青年助老志愿服务”系列活动、设立“党员先锋示范岗”、评选“最美三福养老人”等,以问题整改促进工作作风转变和养老服务质量提升,让老年人有感有获。
原标题:改建设施升级服务 为老人幸福“加码” 市第三社会福利院持续推进养老服务设施建设 编辑:蔡静 校审:罗再芳 总值班:杨飞 |
本站论坛的文章由网友自行贴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帖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
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
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