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轨客网-重庆晚报官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寻城记|江北城测候亭外,这个日晷是做什么的?

2023-8-29 10:56 |来源:重庆晚报 |分享到微信

放大 缩小

▲测候亭旁的石匾“江城如画”,是从以前武库街的任家院子里迁过来的。

▲测候亭亭基立面有一幅巨大的太极八卦图纹饰

长城刚好建在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上,都江堰结合地形地质,利用水的逶迤弯曲来解决分沙……先辈们对气候、地质、天文、测绘的理解和运用,可能远远超过今人的想象。这不,经江北区文旅委推荐,重庆晚报记者打卡江北区测候亭时,就遇见了一个个“问号”,比如那一图,一晷。

有八卦图的测候亭

当天,从6号线大剧院站3号出入口走出,寻到测候亭。在亭里值班的工作人员姓曹,曹老师说,测候亭景区里面有很多值得参观的,比如测候亭,测候亭旁的百年黄葛树,门口的石匾,还有门外的石制日晷……

1932年1月,当时的重庆著名实业家、江北县建设局长唐建章在当时重庆最大的公园——江北城公园内(现江北嘴中央商务区中央公园内)修建了测候亭。亭为重檐尖八角,两层顶,上顶呈四方形。在测候亭基石的南面,还能看到上“八卦图”。

唐建章是谁?据悉,唐建章(1890-1951)原籍江北县石坝乡(今北碚区柳荫镇),祖籍广西全州,唐氏族人清乾隆时期入川,定居江北县偏岩皮家山。唐建章从小饱读诗书,后进入北京大学读书,见外强凌辱,便抱有实业救国之宏愿。毕业后赴美深造,就学于康乃尔大学、哈佛大学,主攻电机、机械专业,后获得硕士学位和工程师职称。

据1995年5月20日编印的《唐氏家谱新编》记载,唐建章其父名为唐积深,住石坝乡三才寨,有五子。唐建章娶蒙氏为妻,育有子女4个。

据1996年版《江北县志》记载:在美国哈佛大学留学时,唐建章与罗斯福是同窗好友,相交甚厚。

1918年,唐建章学成回国,任川东职立甲种工业学校校长一职。受其教者,如原重庆市第十六中校长冉琴舫,14岁就考入该校学习应用化学,成长为中共优秀地下党员,为党工作出生入死,被敌人抓捕,在狱中经受过各种酷刑。出狱后以教书育人为职业,解放后,冉琴舫成长为中学校长。

据悉,当年建测候所,总共花了2000余元(相当于今日的330多万元人民币),按照“三等测候所”的标准置办。

那什么是“三等测候所”?据《重庆气象志》载,重庆境内民国时期计有37个县份建有气象站,从建站时间和等级上看,时间稍早的为奉节(1927年)和梁平(1929年),其余都是1937年建的且等级均为四等测候所。三等测候所,一是必须具备至少54个平方米的观测场地,二是必须具备(下述)十多种气象仪器,并且每日定时专人观测记录。

有记录表明,测候所的仪器有水银柱气压表、干湿球湿度表、最高温度表、最低温度表、日照计、雨量器、风向风速计和空盒气压表等,从上海购置。利用这些仪器,逐日逐月进行气压、温度、湿度、风力、风向、比较湿度、云量、蒸发雨量等气象观测,按照“每日午前六时、九时,暨午后二时、九时四次为观测时间”。其中,1931年7月至1933年12月两年半的记载尤为详细完整,并配备了专职气象“观测员”。

那测候亭为何有这么巨大的八卦图呢?曹老师说,旧时前人架桥造房,多在石桥的桥墩、桥身,或屋脊梁上刻太极、八卦等纹饰,主要作用是镇水、斩蛟、辟邪,祈求风调雨顺、河道平稳,桥梁、房屋永固。当年,估计也是希望山城风调雨顺吧。

奇怪的石制日晷

曹老师特别喜欢测候亭旁边的黄葛树,说它有100多岁了,为了它不倒塌,还在根部用砖头进行加固。后来,又因为百年黄葛树枝繁叶茂,为了保护测候亭,找了吊车来帮忙修剪枝丫。

而“江城如画”石匾,大约是清末民初的,原为武库巷内的任家院子的石匾,今置于重新修缮后的测候亭院墙大门门楣上,与亭院围墙相得益彰。

最奇怪的是院门外的日晷。曹老师说:1988年,重庆市江北区人民政府公布测候亭为重庆市江北区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维修测候亭,铺地板时挖出来的,何时的未知?说它奇怪,是因为这个日晷是20分,且不是等分,而且没有中间铜制的针(如今见到的是新加的),就只有20块石头(有残缺),可以组合拼装成一个圆盘,和我们经常见到的日晷不一样。

据江北区文管所相关负责人介绍:

当年测候亭,一说择地江北城东北向的“天灯台故址”,推测是古时观天文的地方。因制作的原理依据和用途无史料可查,所以它的简介就暂时标注是日晷,未知年代,立于室外,希望有人能“继续探秘”。另外,按唐建章所著的《江北县建设特鎸》(成稿于1934年7月)书中说,江北县建设局局址选择了可能建于明清时期的萧曹庙(范围比较大)。如今,重庆科技馆一部就是当年建设局局址,与当年的测候所直线距离约一里路。日晷也可能是萧曹庙的物品。

含章书局的韩旭老师:

萧何,西汉开国功臣,“汉初三杰”之一,封酂侯。曹参,亦是西汉的开国功臣。“萧规曹随”——曹参处理政务,一律遵从当年萧何制定的律令,传为佳话。

两汉之后,萧何、曹参被当作能吏来歌颂。宋、明时,萧何、曹参被奉为“衙神”。供奉之所有的叫“酂侯祠”,有的叫“萧曹庙(祠)”,有的叫“衙神庙”。

1684年,《大清会典·工部》中规定,各地县衙要建立“衙神庙”,“萧曹祠”塑萧何、曹参二公像,以勉励县级官吏以前代典范为榜样,忠君爱民,勤勉从政。

重庆江北若有萧曹庙,或为那个时候修建。

再看这石刻的圆盘,它采用本地的砂石制作,刻痕比较俊朗、明显。一般石刻超过三百年,都会有风化,有些酥脆软,这个完全看不出来,所以大概推测是清中晚期的。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老师:

上古华夏天文提出,世界先有三维空间运动,才建立第四维——时间。人类最早对时间的定义,来自日月五星的周天运动。在地球上,度的测量方式,是以太阳影子的长短,称为日影法。晨昏线,将世界昼夜切分,世界的一半用日影观测,另一半黑夜,则用月亮、星宿,是为月相法。白昼与黑夜,日影与月相,构筑了“两仪”。日晷,就是用日影观测的一种方式,初为矩木,后用圆盘,测量的是天文的“圆周”——365度,天上分28星宿,地上对应12地支。

这个20分的日晷,可能是简化版的,因为有的地方,只需要看卯时后的“白天”,从白天到夜晚这段时间观测准确就好。

(另外伍定金、甘信荣、汪浙晶、张慧等老师对此文亦有贡献,一并感谢)重庆晚报-厢遇记者 杨雪


编辑:戴林

校审:李琅

总值班:严一格


本站声明:

本站论坛的文章由网友自行贴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帖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

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

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


重庆晚报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重报集团22楼

运营热线: 023-63315186

轨客网 ( 渝ICP备13006218号-1 ) --->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996号

网络报警渝公网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