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国外留学的家长们注意了,“冒充公检法诈骗”正瞄上境外的中国留学生。近日,重庆市反诈骗中心民警张宇在一场反诈公益直播中提醒大众,诈骗分子转战海外,留学生和家长群体要警惕这种诈骗形式。 张宇用一名在澳留学生身上发生的真实案例来介绍了诈骗分子的操作手法。 一位在澳大利亚的中国留学生接到自称“澳大利亚某快递公司客服”的电话,说她名下有一个电话卡涉及犯罪被警察查获了。 这位女留学生名下根本没有这个电话卡,客服进而告知“肯定是被别人冒用,要找警方报警”,并给了“警方办案人员联系方式”。 该留学生打电话联系后,对方要求证明电话卡不是本人注册,而证明方式需要资金转账。 所谓的“办案人员”同时告诫留学生这个案件是保密的,找家人要钱转账也不能透露是为什么。 被吓坏的留学生一一照做,留学生父母前后转账多次,被诈骗损失250余万元。 如何守护好居民的钱袋子?张宇特别梳理了三大类发案多、金额大的诈骗类型,即“虚假投资理财类”“虚假征信类”和“冒充领导熟人类”。 提醒 虚假投资理财诈骗金额最大 虚假投资理财类诈骗涉案金额最大,占全部涉案资金的三成左右。 虚假投资理财类诈骗的主要犯罪手法为:前期与受害人套近乎并骗取其信任,在聊天过程中经常发一些高富帅、奢靡生活的照片,进一步引诱受害人与诈骗分子聊天,培养感情。在获得受害人信任之后,诈骗分子诱导受害人在其提供的虚假网站或APP上投资,前期小额投资试水可获得返利,一旦受害人加大资金投入后,就会发现无法提现或全部亏损,并被诈骗分子拉黑,且虚假网站、APP无法再登录。 这种情况下如何避免被骗?第一,警惕虚假投资理财网站/APP,一定要通过正规的渠道进行投资理财、炒股;第二,网络交友一定要谨慎,一旦涉及转账打款就要提高警惕。 虚假征信类诈骗这样防范 虚假征信类主要诈骗手法为:诈骗分子冒充互联网金融平台客服,要求受害人关闭在平台申请的金融业务,否则就会扣费或影响征信。 诈骗分子借此诱导受害人下载在线会议软件并共享屏幕,掌握其金融信息后,逐步诱骗受害人将其自有资金或在网络平台上申请的贷款转入由诈骗分子控制的指定账户。 张宇提醒,针对此类诈骗,防范原则是:第一,认真核实平台的客服来电;第二,不轻信,禁止向陌生人转账。 这样识破冒充领导熟人类诈骗 冒充领导、熟人类诈骗手法第一步就是建立联系,使用领导、熟人或子女老师的照片、姓名包装社交账号,添加你为好友,或将你拉入特定群聊,或潜入你所在的群聊;第二步解除防备,以领导、熟人的身份对你嘘寒问暖表示关心,或模仿领导、老师等人语气发出指令,从而骗取你的信任;第三步便是骗取钱财,诈骗分子冒充领导时,一般以有事不方便出面、不方便接电话等理由要求你代为转账,并发送虚假转账截图谎称已经向你的账户转账从而解除你的防备,随后催促你尽快向指定账户转账。 张宇提醒,凡是接到自称领导、熟人要求转账的信息时,务必通过多种渠道去核实身份,在核实确认之前切勿转账! 张宇警官在直播间介绍两大反诈利器,即国家反诈中心APP和96110预警劝阻专线电话。国家反诈中心APP不仅可以看到一些电信诈骗的最新情况,还可以提供一些反诈的提示。这一利器可以通过手机应用市场等正规渠道进行下载,保护大家的钱袋子。而当大家接到了96110预警劝阻专线电话,一定要耐心倾听,说明你很有可能正在遭遇电信网络诈骗。 原标题:冒充公检法 骗了留学生250万 编辑:蔡静 校审:罗再芳 总值班:杨飞 |
本站论坛的文章由网友自行贴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帖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
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
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