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轨客网-重庆晚报官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轨客网-重庆晚报官网 检票口 夜雨 查看内容

夜雨副刊 头条大赛(第19季)|唐富斌:拾秋天

2023-9-13 09:26 |来源:重庆晚报 |分享到微信

放大 缩小


拾秋天

文/唐富斌


当杜鹃、青蛙和蝉儿,将田野次第由春华、夏绿,吟哦成秋日的翡翠黄时,那把丰收的镰刀一挥,便让我想到了儿时的拾秋天。

拾秋天,就是在庄稼收获的时节,人们在田间拣拾起所遗漏的粮食的行为。翻译为诗意的语言,即拾取散落在大地上的秋天。

要说,对于爱读点书的人而言,此生所识的字词应不算少。可在我心里留下浸透了太阳、汗渍和清香味儿的词句,还真不多。屈指一数,“拾秋天”算一个。

“我是队里的小社员呢/手拿小镰刀呀/身背小竹篮/放学以后去劳动/田间地头拾麦穗,越干越喜欢……/”

至今,云朵相拥的蓝天下,那清亮亮、脆生生的《小社员》儿歌声,仍像电影胶片一样回放着我与小伙伴身背小背篼,光着小脚丫,于田间拣拾麦穗的身影。

那时候,我们恰似清爽的秋风舞动的小精灵,在庄稼地里上蹿下跳。苞谷收后拾苞谷,高粱收后拾高粱,水稻收后拾稻穗,红苕挖后拾红苕……总之,不管是令人垂涎的稻谷,还是惹人皱眉的粗粮,只要田间有遗漏都要去拾取,目的就是尽量减少收天的损失,珍惜来之不易的每一粒粮食,并从小养成丰时思欠的习惯。

不过,拾秋天的并非只有我们黄口少年,还有麻雀、乌鸦、喜鹊、野鸡、斑鸠等白天出没的飞禽,有老鼠、野猪等夜间游荡的走兽呢。所以,我们须得勤快一点,先它一步。

拽着秋天的翅膀,拾秋天的小朋友们都怀有一个小心思。即一是“无”中想拾有,为此,个个瞪大小眼睛在骄阳下苦苦寻觅,尽力拾取大人抢收中的些许疏忽;二是有中想拾多,盼望大人手下“留情”;三是劣中想拾优,总是期待拾点儿品相好的,而不都是些跛脚货。

其实,拾秋天中最难拾的要数红苕。散失的谷物一般暴露在地表或水面,现在明处,稍微用心就一目了然。说白点,有就有无就无,少让人费心神。可在挖过的红苕地里拾红苕就没那么简单了。因为,遗失的红苕大都藏在土里,有的即使挖出来仍穿着泥巴衣服,稍不注意就权当泥团给忽视了。

为此,我曾天真地想,自己是孙悟空多好哇。因为,借助其善辨真伪、识秋毫的火眼金睛,红苕就无处藏身了呀。无赖之下,我们就只好凭揣测、执着,抡起小锄头东一块土、西一锄头的翻挖。恰如今天的我拿着笔,来回翻阅一本别人读过的厚厚书卷,力图从中勾画出几个稀有的字词。

反刍着金秋的味道,前不久我读到了法国画家米勒在1857年创作的油画《拾穗者》。画作背景为广袤的欧洲平原,麦垛堆积如山,一派忙碌;画面前方,三个农妇弯腰拾遗麦穗,唯恐漏掉一支。与之不同的是,我们拾穗的地方是中国内陆的巴渝山乡;而相同的则是在不同肤色的民族、语言、历史、文化和时空条件下,我们都不约而同拥有一个躬身拾穗的姿势。

拾秋天在田野上,惜粮食于寻常间。“几十颗汗水换不来一粒大米”“碗无剩饭,嘴不漏饭”等民俗俚语,却早已成为农人珍爱粮食、尊重劳动的家教宝典。乡亲们管大米饭叫“光光饭”。沧桑的岁月,吃光光饭可是不少山里人终其一生的追求啊。因此,提及吃光光饭总让人流馋口水。相应的,那时的小孩也特喜欢老屋上喜鹊在炊烟下“嘎嘎嘎”的欢闹声。因为,喜鹊叫、贵客到,我们就能吃上顿像模像样的大米饭了。

粗茶淡饭是我家的常态,可祖母为了我这幺孙子,宁愿让大人不沾米粒,也非得每天为我蒸上一小茶盅米饭。大哥二哥三哥见了嘴上不说,但眼神里溢出的却是满满的羡慕、淡淡的妒意。一次,白花花的米饭被我不小心抛洒一地。霎时间,引来“咯咯咯”的鸡、“汪汪汪”的犬吵嚷着抢食。平时惜粮如命、视米如金的父亲,那张厚道、和顺的脸垂下了乌云样的帘幕,眼仁气得快滚出来似的。祖母见状,赶忙将怯生生的我揽进怀里,用她那布满皱纹的脸贴着我的额头,轻声告诫:蛮孙(祖辈对孙子的昵称),记住哟,抛洒白米饭会招雷劈的。自那以后,我的小碗再没丢失过饭粒。

一丝一缕当思来之不易,一粥一饭恒念稼穑维艰。或许,相较于物质生活丰富的今天,往昔的拾秋天之举微不足道。可是,从点滴处尊重劳动者的汗水,于无声处为家国和社会分忧,却是没有时候、大小之分的。

积土成山,积水成渊。幸福的日子都是由汗滴下的分秒、毫厘累加而来的。也正因如此,我们童蒙时期在黄土地上的那一弯腰,使小手中拾起的几粒粮食,无意中演变成了用数字无法衡量的优质种子,酿就了新时代人生的丰稔和芬芳。

拾秋天拾起的是难忘的岁月,拾起的是小而为之、小而大之的真谛。行笔至此,我又联想起小时候经常唱的另一首看似与拾秋天无关的儿歌,一首灵动的《路边有颗螺丝帽》:“路边有颗螺丝帽/路边有颗螺丝帽,螺丝帽/弟弟上学看见了/看见了,看见了/螺丝帽,虽然小/祖国建设不可少/拣起来,瞧一瞧/擦擦干净多么好/送给工人叔叔/把它装在机器上/机器唱歌我们拍手笑”。就这样,我们拾起一束麦穗从田垄上走来,拾起一颗螺丝帽由小道向大道走去。

丰收季,最忆拾秋天。

(作者单位:万盛经开区交通局)


责 编  钟   斌

主 编  陈广庆

策 划  胡万俊


重庆晚报夜雨版面赏析



本站声明:

本站论坛的文章由网友自行贴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帖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

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

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


重庆晚报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重报集团22楼

运营热线: 023-63315186

轨客网 ( 渝ICP备13006218号-1 ) --->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996号

网络报警渝公网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