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轨客网-重庆晚报官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有奖征文火热进行中 百位市民、网友竞相投稿

2023-9-15 10:39 |来源:重庆晚报 |分享到微信

放大 缩小

9月10日,由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重庆市分公司联合重庆晚报主办的“巴山蜀水庆丰华·第二届重庆(成都)轨道空间邮政主题展·服务乡村振兴篇”启动。活动同步开展的《家乡味·邮政情》有奖征文火热进行中,目前已有超过百位市民、网友竞相投稿,晒出自己的乡愁。

据了解,此次活动紧密围绕“服务乡村振兴”这一主题。市民、网友的投稿内容可以是与家乡味道、土特产有关的记忆;也可以是邮政服务乡村振兴的所见所想,所闻所感。

征文要求

内容真实,情感真挚,语言清新(作品必须为原创,文责自负)。

征文体裁

诗歌、小说、散文均可,体裁不限。

奖项情况

一等奖1名,奖金2000元

二等奖2名,奖金1000元

三等奖3名,奖金500元

优秀奖5名,邮政文创产品一份

投稿方式

扫描下方二维码投稿。

重庆晚报-厢遇首席记者 王薇


征文选登

故乡的九月

(丁香乐)

一年四季十二个月份里,我独爱九月——尤其是故乡的九月。

首先我爱九月那种经历极端辛劳苦累之后的轻快。

我的家乡位于四川中部地区山村,每年的收谷是最苦最累的农活儿。八月中旬开始,父亲母亲会在凌晨三四点就把我们兄弟几个叫醒,顶着星月,扛着稻斗,挑着箩筐,下到稻田,割谷、捶谷、挑谷、晒谷,一直会干到上午九十点烈日当空才收工。

那时没机械化,全靠手工,家里有六七亩地,一季稻谷收完,手掌、手指,几乎全部被磨穿,全身上下被稻草刺出斑斑血痕,继而溃烂脱皮。那时起,我养成了一个习惯,干一件事,总是先从最难部分开始。因为那种克服极端的艰难困苦后,越来越轻松顺遂的感觉真好。

挺过了八月的辛劳,九月的满足和喜悦会赛过过年。因为有了满仓的稻谷,那不光是一家人全年的口粮,也是农村人换活钱的最大依仗和来源。

记忆里,一年每到六月前后,家里的谷仓就会见底,红薯、麦粑、包谷等就成为主食。我十来岁时,就练就一项特殊的本领,瞟一眼灶房锅盖上方的炊烟,如果是有规律的一圈一圈的,那就是白米饭,如果散乱无序,则一定是红薯。

六月后还能吃上一碗纯纯的白米干饭,要么是家里的壮劳力,要么是嗷嗷待哺的婴幼儿。至今,每到一年四五月份,我都会陷入一种莫名的恐慌和焦虑,有气无力,身体状况变得很差。那是一种对即将缺粮的焦虑,一种该怎么度过青黄不接岁月的焦虑。

幸好有丰美的九月,总会如期而至。

九月不光有粮食满仓,更因为有学校开学。读书,几乎是摆脱眼前唯一的路。当时,早晨七点上早自习,我五点就爬起来在路灯下读书,晚上九点下晚自习,而我要点上蜡烛继续看书到十一点。我几乎所有的空闲时间,都要独自去到校园对面的小山坡,尽情地遐思胡想。

能自觉发奋,小心翼翼地珍惜每一次机会,因为我不想要那种每年青黄不接时就会到来的恐慌和焦虑,不想要每年那种手脚被磨穿的辛劳,不想要父辈那种终年脸朝黄土背朝天的煎熬……

除了学校,乡场上的邮政所是我最爱去的地方。那真是一个神奇的所在,一栋两层小楼,整天车来人往,书信无尽,钱物不断,连通着一个个美好的未知世界和无限的人生可能。

我至今记得,1994年8月12日,在乡邮政所前彷徨多日的我,终于听到工作人员喊我的名字,说有我的挂号信。那一年,我以全县中考第三名的成绩,被一所中专校录取。1994年9月4日清晨,在乡邮政所前,父亲把我送上了一辆过境客车,驶离了故乡。

那以后的几年,通过老家的邮政所,我不断给父母写信,他们不断给我汇款。参加工作后至今,通过老家邮政所,我不断给父母汇款,他们不断给我寄物,秋天是核桃新米,冬天有腊肉香肠。

每到九月,我都要专门回一趟老家,去嗅一嗅稻田禾桩的醉人清香,去爬一爬校园对面那座依旧静寂的山坡,去看一看递送爱与牵挂的邮政小楼。一年又一年,故乡的许多记忆已越来越模糊,但故乡的九月,越来越清晰可感。


编辑:张亚

校审:罗再芳

总值班:杨飞

本站声明:

本站论坛的文章由网友自行贴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帖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

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

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


重庆晚报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重报集团22楼

运营热线: 023-63315186

轨客网 ( 渝ICP备13006218号-1 ) --->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996号

网络报警渝公网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