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人到桥头自然‘值’”道出了千年桥头古镇的时代内涵。 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的桥头,是人们心中那个可以寄托“乡愁”的地方,具有精神价值;乡村振兴的当下,桥头正在努力打造成为全市乡村振兴“桥头堡”,具有示范价值;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产业不断与乡村振兴相结合,让当地老百姓的荷包鼓起来,又具有经济价值。 9月14日,重庆天籁教育集团首批176名学生来到石柱县桥头镇开始为期一周的写生创作,将教育与乡村振兴深度结合起来。 桥头镇如何释放自身的文化和魅力,走好乡村振兴这条路,上游新闻记者为您解读。 ▲桥头镇掩映在青山碧水之间,随处皆景。 甘侠义 摄 写生者笔下的精神价“值” 杨先琪是重庆天籁教育的学生,这一次桥头之行,让他对“写生”二字重新定义:描绘生龙活虎的物体,才是写生的意义所在。 杨先琪说,过去写生,基本上都是在教室里,比如要画一棵树,就在网上找一张图片,然后对着图片勾勒轮廓,说起来是“写生”,更像“写静”,这种安静的物体,很难给自己带来很好的灵感。 ▲9月15日,学生们在桥头镇写生。 甘侠义 摄 9月15日,是他和同学们来到桥头镇的第二天。 杨先琪的写生地点就是所住的旧时光民宿外的空地:随风摇曳的格桑花、鲜艳美丽的大丽花、微风吹过随风起伏的小草,傲然挺立的松树、在林间穿梭的小松鼠……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他生活的环境中极少出现甚至从未见过的东西。 负责此次写生带队的是天籁教育集团重庆校区教学校长王正光。他说,这一批次学生来到桥头镇以前,实际上,就有不少专业书画家到这里写生。 ▲9月15日,天籁教育集团重庆校区教学校长王正光指导学生画画。 甘侠义 摄 而这一次,176名学生前来桥头镇,更是不虚此行。 “画作能让人思绪绵延,更好地诠释了一种精神价值。”王正光说。 ▲9月15日,学生们在桥头镇写生。 甘侠义 摄 桥头镇宣传统战委员马丽莉表示,写生基地作为载体,搭载艺术作品的展示、寄售等等,把产业链从简单的吃住升级到更高端的艺术品交易,从艺术形式上提升桥头的魅力,吸引四面八方的游客前来。“以后人们望见画作,就能想起桥头,看到桥头,就能想起乡愁。” ▲9月15日,学生在桥头镇写生。 甘侠义 摄 教育与乡村振兴的示范价“值” 桥头镇是重庆17个市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乡镇之一,地处石柱县划定的乡村振兴示范带,市委宣传部帮扶集团的乡村振兴工作队入驻桥头后,多方都在思考:如何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走出一条具有示范意义的路? 为此,桥头镇在农文旅方面进行了深度的融合。 就桥头镇一眼望去的美景,能否在旅游之外探索出一条新的发展之路呢? 2022年6月30日,四川美术学院、成都大学中国-东盟艺术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等多所川渝美术院校与重庆天籁教育集团携手,来自多所院校及重庆美术家协会的专业人士,在桥头镇即兴泼墨,诞生了一幅幅令人思绪神往的画作。 2022年7月7日,四川美术学院师生写生基地、重庆市文艺创作采风基地、重庆市文学创作采风基地授牌仪式在桥头镇举行。 更多实际性的推进工作,在今年源源不断地实现。 王正光告诉记者,如今,天籁教育集团联合了30多所高校,同时,集合该教育集团内外部的资源,打造这里成为最美的写生基地,让写生的专家和学生都能在这里激发灵感,让桥头美景升华他们的艺术造诣。 ▲9月15日,学生们在桥头镇写生。 甘侠义 摄 写生基地创造的经济价值 176名学生的到来,让桥头各个民宿、驿站再次人头攒动。 美丽湖畔文旅有限公司负责人袁权在桥头镇经营的桥头湖畔野奢露营基地中,有许多帐篷酒店比邻着风景如画的藤子沟国家湿地公园,步出酒店的房门,映入眼帘的就是湿地公园的美景。 ▲9月15日,学生在帐篷下写生 。甘侠义 摄 记者注意到,写生的学生们择一处坐下,摆开画架勾勒起来,画纸上,寥寥轮廓逐渐清晰,呈现出独一无二的景致。 袁权说,该露营基地有50个床位,自去年开始,就陆续有学生来这里写生。而今年,天籁集团携手石柱打造了这个写生基地后,来桥头的人越来越多,桥头的人气也越来越旺。 ▲9月15日,学生在帐篷下写生。甘侠义 摄 微雨宾馆的地点在桥头镇梧桐街14号,也是桥头镇最热闹的地方。经营者秦蓉告诉记者,她的宾馆一共有21个房间,这一次来桥头写生的孩子们当中,有34位入驻了她经营的宾馆,“这些娃娃早上起来吃了早饭就要去写生,他们离开后,我就负责打扫房间的卫生,等他们中午回来安心睡个午觉、休息好。” 秦蓉说,这一批学生的到来,让自己的宾馆生意又如同避暑时期一样好,“没想到美景不光能吸引游客来旅游,还能在写生上做文章。” ▲9月15日,学生们穿过格桑花海去写生。 甘侠义 摄 王正光也表示,写生基地的打造,实际上是以写生作为引流,带动旅游及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他表示,预计国庆前后会有超过2800人来桥头镇写生。 在当地吃住消费,自然会创造一笔不菲的经济价值。 石柱县桥头镇党委书记王东表示,打造全市艺术写生创作基地是桥头镇确定的四大支柱产业之一,是更好的把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此次,天籁教育首批176名学生来到桥头写生,将持续吸引人气,促进消费,提升环境,扩大宣传,让好风景带来好经济,让艺术为乡村发展赋能,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活力。目前,桥头镇正招商引资规划建设写生接待中心、美术展览馆、艺术报告厅、写生平台等,进一步配套完善艺术写生创作基地档次,进一步提升社会吸引力和市场竞争力。 ▲写生场景 甘侠义 摄 原标题:走进桥头 望见乡愁 ——176名学生走进石柱县桥头镇写生,且看乡村振兴发展如何诠释“值” 编辑:蔡静 校审:罗再芳 总值班:杨飞 |
本站论坛的文章由网友自行贴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帖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
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
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