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由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重庆市分公司联合重庆晚报主办的“巴山蜀水庆丰华·第二届重庆(成都)轨道空间邮政主题展·服务乡村振兴篇”启动。活动同步开展的《家乡味·邮政情》有奖征文火热进行中,随着活动进入倒计时阶段,已有超过五百位市民、网友竞相投稿,用佳作抒发自己的乡愁。 据了解,此次活动紧密围绕“服务乡村振兴”这一主题。市民、网友的投稿内容可以是与家乡味道、土特产有关的记忆,也可以是邮政服务乡村振兴的所见所想,所闻所感。活动将于10月10日关闭投稿通道。 征文要求: 内容真实,情感真挚,语言清新(作品必须为原创,文责自负)。 征文体裁: 诗歌、小说、散文均可,体裁不限。 奖项情况: 一等奖1名,奖金2000元 二等奖2名,奖金1000元 三等奖3名,奖金500元 优秀奖5名,邮政文创产品一份 展出地址: 轨道交通9号线沙坪坝站、轨道交通2号线牛角沱站 投稿方式: 扫描二维码投稿 作品>> 童年里的米花糖 卓月 梦里悠悠外婆谣 红绳小辫小花袄 小背篓里学山歌 外婆说 米花糖给乖幺幺 青石路 灰砖墙 塘河小巷雨微凉 光阴如水匆匆过 耳畔再无外婆谣 酒煮乡愁慢火熬 寻过一桥又一桥 写一纸家乡泪 睡一张家乡床 难忘江津味 一口米花糖 沉沉梦 轻轻唱 思念悠悠情悠悠 人间最美是家乡 邮递员赞 吴绪乾 工装绿绿沐朝晖 独驾单车草上飞 小鸟林间婉转唱 花香阵阵沁心扉 风霜雨雪何所惧 意志坚定不可摧 鸿雁翩翩入万户 乡愁缕缕伴书归 涪陵榨菜寄乡愁 彭忠富 青菜头,老咸菜,让涪陵成为了一座被榨菜滋养的城市。当涪陵人离开家乡在外地打拼,他们日思夜想的一定会有涪陵榨菜,一定会有漫山遍野绿油油的青菜头。 初冬时节,涪陵山野生机盎然,独特的江河地形,让这里的空气中充满了湿漉漉的水汽,曼妙的薄雾把这块奇山异水装点得如梦如幻,宛若仙境。涪陵这块土地滋养的青菜头,肉质肥厚,脆嫩少筋,气韵天成。同样的种子,如果撒播在其他地方,肯定长不出涪陵青菜头的样儿来,这就是水土不合了。 立冬过后,青菜头开始收获了。村民们男女老少齐上阵,在欢歌笑语声中,将青菜头用背篼背,用箩筐挑,一个个地搬回家。那些小个的青菜头去掉老皮后,以细棒为针,软塑料条带为线,一个个穿起来。再将成串的青菜头放在阁楼上、竹架上或栏杆上晾晒。每到这个季节,涪陵乡村处处可见成排晾晒的青菜头,在江风的吹拂中摇曳,仿佛为秀丽的山水装饰上了连片的绿色屏风。 涪陵榨菜,重在一个“榨”字,一点儿也马虎不得。准备一个四方木盒,底板与边框可以分离。底板镂刻着横竖相间的条纹,便于压榨时水分流出。将菜丝从木桶内捞出来,放到木箱里平铺均匀,压上木板箱盖。将一根同盖子等长的圆木横担在盖子上,再把一根长约三米的长圆木垂直于短圆木上,让短圆木成为支点。长圆木一边短一边长,短端不过半米,顶端用粗绳套着一个两三百公斤的大石滚子。三四个工人在另一边有节奏的按压,运用杠杆原理榨出水分。在工人们有节奏的号子声中,木箱里的水分便随着底板缝隙淅淅沥沥地流了出来。排尽水分后,继续将菜丝晾晒24小时就成。拌料也很关键,不同的的传承人有着不同的配方。盐巴、花椒面、辣椒粉、香辛料必不可少,只是各种配料的比例,那就是各个传承人的商业机密了,一般不会告诉外人。最后则是装坛腌制,完成一百天的发酵过程就可以开坛食用了。 榨菜工人们年复一年地重复着这看似原始的工序,脆、嫩、鲜、香的涪陵榨菜之魂也在这周而复始的执着中传承下来。在按照传统工艺制作的涪陵榨菜里,我们能品尝到母亲的味道,感受到温暖而和煦的阳光,以及潮湿的江风。中国人饮食注重天人合一,将所有的食材整合、混合、拌合,演绎出万千变化。涪陵榨菜青翠中透着鹅黄,炒肉、烧汤、夹馒头、蒸鱼、焖肉、涮火锅、送粥、泡面、下米饭均可,在各种美食间游刃有余,让我们大饱口福。若是你锦衣玉食惯了,不妨换换口味来份涪陵榨菜佐餐,保你连声叫绝,因为人间美味不过如此,更因为涪陵榨菜中寄托着我们每一个游子内心深处那浓淡不一的乡愁。 到达 王巨星 时间很快,世界很小,一封书信很轻 到达,到达 路途有高山和白雪 到达,到达 路途有田野和稻香 到达,到达 路途有人间和炊烟 时间很慢,世界很大,一车货物很重 到达,到达 车里有爱意与梦想 到达,到达 车里有关心和期盼 到达,到达 车里有欣喜和满足 世界很大,远隔山海 世界很小,家乡湾湾 重庆晚报-厢遇首席记者 王薇 编辑:蔡静 校审:罗再芳 总值班:杨飞 |
本站论坛的文章由网友自行贴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帖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
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
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