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入文学社 文/饶锡志 今年八月的一天,我接到一个陌生来电,一位男士说:“我是天鹅堡文学社的成员,看了你刚发表的散文《天鹅堡——我的第二故乡》,写得很好。”他还说当晚文学社有个会议,特邀我一起参加。我一边谢谢夸奖,一边欣喜答应。那晚,文学社杨社长诚邀我入社,让我倍感欢喜,也十分感慨,一件件往事涌上心头…… 近20年来,我从喜欢写日记,到逐步爱上写散文,走过了一段漫长之路。我曾写过《我的两江情》《两江智慧生活画卷,让我陶醉》等几篇散文,在报纸上发表后,成就感和喜悦感油然而生。但我也困惑,来源于我写作的迷茫,如有时想写某个主题,却无法将所思所想倾注于笔端。再如有时写了一部分,就无力写下去了。而有些叙事,平铺直叙,起伏和递进不明显;写的游记,有点像“流水账”,感悟和联想不丰富。 有一次,我与一位颇有文学造诣的文友交流时,谈到了自己写作的困惑。文友一针见血地指出,“你面临的问题,主要的原因是文学作品阅读量不足,必须强化阅读,阅读多了写作自然水到渠成。”退休前夕,文友勉励我退休后继续坚持写作:“用文字记录美好,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是一件很好的事情。” 于是,去年夏天退休后,我便静下心来与书相伴,几乎每天都要阅读名家美篇,边读边写,狠练内功。历经一年磨砺,书中那些人情冷暖、悲欢离合、兴亡盛衰、成败得失等,常常浮现在我的脑海,让我回味与深思。而书卷里那些美好的意境,美妙的修辞,与我日益亲密,助我笔下生花,从而使我的文笔渐显进步。 今年夏季,我来到天鹅堡避暑度夏。这里,绿林如盖、碧水成潭、清新凉爽、鸟语花香,令我不禁触景生情,于是满怀深情地写下了散文《天鹅堡——我的第二故乡》,并投稿“文学贵州”网刊。投稿后,当天编辑回复:“来稿将于近日安排推送。”两天后,编辑推送时附言:“一位重庆退休干部,写下在赤水天鹅堡避暑生活的真实感受,他把天鹅堡写得像朵花。”读者们也纷纷给予了好评。尽管我深知文章瑕疵不少,大家谬赞了,但仍让我深受鼓励、无比喜悦! 而今,我写天鹅堡的这篇散文,把自己“写”进了文学社,既开心,又长了见识。一天,杨社长与我进行了一席长谈。杨社长系中国作协会员、中国译协专家委员,对中外文学有很深的造诣。杨社长说,社里文友年龄大多在六七十岁,我今年已满78岁了,大家依然笔耕不辍。“你才退休,可把写作视为人生第二个事业的开端,来日方长,深耕写作,大有可为。”一番话,让我茅塞顿开。当下,我继续坚持阅读,踊跃参与文学活动与交流切磋,每天都过得忙碌而充实。 (作者系两江新区土地储备整治中心退休干部) 责 编 钟 斌 主 编 陈广庆 策 划 胡万俊 重庆晚报夜雨版面赏析 |
本站论坛的文章由网友自行贴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帖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
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
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