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大家来到桥头镇,来品尝下我们的米米茶!”10月10日,“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主题采访活动来到石柱土家族自治县桥头镇。采访团刚沿着长阶走进瓦屋村的瓦屋小镇,身穿土家族服饰的土家姑娘就端出特产米米茶,热情地邀请大家品尝,浓浓的土家民族风情扑面而来。 ▲10月10日,石柱县桥头镇陶然居瓦屋小寨,热情的土家姑娘。记者 尹诗语 摄/视觉重庆 古色古香的传统建筑、碧波荡漾的藤子沟水库、身着传统服饰做陶器的村民、蹲点写生的学生队伍……“文艺范儿”满满的场景,让记者们不约而同举起了手中的手机、相机,一路拍个不停。 ▲采访团的记者们正在参观采访。记者 尹诗语 摄/视觉重庆 一旁的桥头镇党委书记王东介绍道:“我们这里以前可不是这样,大家可以来看对比图,这里以前都是烂房子,现在企业入驻了,房子整修好了,游客来了,村民也有租金、务工收入了!” 这是过去两年多时间里,重庆日报记者第四次来到桥头镇,每次到来,都深切感受到这里日新月异的变化。 广发“英雄帖” 引进企业超50家 ▲采访团的记者们正在参观采访。记者 尹诗语 摄/视觉重庆 桥头镇是全市17个市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乡镇之一。2021年,市委宣传部帮扶集团的驻乡工作队来到这里时,当地发展活力十分缺乏——不用说丰富的产业业态了,就连原有的上万亩脆红李产业,也因群众管护不积极、不到位,增收效果并不好。 “为了帮助桥头找到清晰的发展路径,工作队一入驻就深入各个村调研、考察,为桥头乡村振兴制定发展规划。”王东介绍,在调研中,工作队梳理了桥头千年历史形成的独有的兵寨文化、巴盐古道文化、塔文化等,结合已有的脆红李、翠冠梨等水果产业,以及藤子沟国家湿地公园、大寨坎土司遗址、羊角寨等自然风光资源,决定走农文旅融合发展的路子。 发展,需要大量人才。 结合“万企兴万村”行动,桥头镇广发“英雄帖”。2021年底,桥头镇就面向石柱县首次召开人才引进会。 在这次考察中,深耕旅游业多年的袁权心动了。次年,他就在藤子沟水库畔流转农房开办民宿,还接手了民宿所在的一条街,打造农文旅融合项目,引入了露营基地。 ▲采访团的记者们正在参观采访。记者 尹诗语 摄/视觉重庆 福建商人来此建服装厂、石柱一农业企业在桥头发展脆红李产业、市餐饮商会等多家企业陆续入驻……王东介绍,通过大力招商引资,以市场化手段让企业在发展中“唱主角”,有效避免了政府“唱独角戏”的局面。 截至目前,桥头镇社会资本实际投资突破5000万元,引进企业超50家,餐饮、民宿呈现集聚效应,旅游人气、接待能力大大提升,带动群众就近就业年均增收3万余元。 就在今年国庆小长假期间,桥头镇接待游客超2万人次,民宿入住率在50%以上。 业态升级 农文旅产业品质更高 空中漂流、湖畔观光小火车、咖啡吧……近期,在袁权的农文旅融合项目中,几项新的业态已正式投入运营,让桥头镇的旅游内容进一步得到丰富。 ▲石柱县桥头镇陶然居瓦屋小寨。记者 尹诗语 摄/视觉重庆 “因为进驻得早,不知道发展态势究竟如何,去年只是试一下水,投了300万元,打算观望一下。”在露营基地新设的茶水吧里,讲起一年多来的发展历程,袁权意气风发地说,“目前我在桥头的总投资已经达到1000万元,未来我还要继续追加1000万元,全力把长沙村打造成滨湖康养小镇4A级旅游景区!” 不仅仅是袁权,在瓦屋小镇,一座崭新的民宿目前也进入试营业,将在本月正式投入运营。 记者沿着盘山路来到这家名叫“再别康桥”的民宿,只见一栋栋土家族风格的民居依着山势层层叠叠,古朴的外观,让人顿时心生亲切。于细处观察,这由旧农房改造而成的院落群,均保留了老的夯土墙,新添置的物品不少也是老物件,有着岁月留下的痕迹,但生活起居配套却十分现代化。 民宿的负责人叫刘晓波,已在巴南区改造、经营老院子多年。“在帮扶集团的引进下,我决定来石柱建民宿。我选的这个地方位置好,望出去就是青山绿水,现在交通也方便,依托我的客源渠道,我觉得未来发展前景会不错。”刘晓波说,国庆期间他已组织一批游客前来体验,大家反馈挺好,本月计划投入正式运营。 驻乡工作队副队长阙克俭说,“再别康桥”民宿是市委宣传部帮扶集团推动桥头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的示范项目,“我们采取帮扶集团指导援建,政府规划配套,企业设计、建设、运营,村集体提供服务,村民入股分红的‘五位一体’模式,目前已出现了民宿投资商追加投资,村民改造自有房屋建民宿的热潮,好风景正逐步变成村民致富的好‘钱景’。” 艺术赋能 打造全市艺术写生创作基地 在桥头采访期间,到处都能看到三三两两扎堆写生的学生。王东介绍,这些写生的学生如今也已成为桥头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采访团的记者们正在参观采访。记者 尹诗语 摄/视觉重庆 就在上个月,重庆天籁教育集团首批176名学生来到桥头镇开始为期一周的写生创作。“这代表着我们在打造全市艺术写生创作基地这一支柱产业上迈出重要一步。”王东说,通过两年多的招商引资,桥头农文旅融合发展雏形已现,逐步形成了休闲垂钓、艺术写生、脆红李、民宿4大产业。 王东介绍,近年来桥头提出了艺术赋能乡村振兴的构想,去年6月,四川美术学院、成都大学中国-东盟艺术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等多所川渝美术院校与重庆天籁教育集团携手,组织多所院校及重庆美术家协会的专业人士,开展了一次采风活动。次月,四川美术学院师生写生基地、重庆市文艺创作采风基地、重庆市文学创作采风基地授牌仪式在桥头镇举行。 在石柱县政府的大力引进下,天籁教育集团也与桥头达成合作,现已联合了30多所高校,同时充分整合集团内外部资源,全力推动桥头写生基地打造。 “一方面学生有采风需求,另一方面桥头镇有独特的土家族文化,十分适合写生,所以我们集团就决定参与到桥头乡村振兴中,未来我们将持续、稳定地组织学生前来写生,助力当地发展。”天籁教育集团创始人、副总裁龚彬说。 王东表示,桥头镇计划打造全市艺术写生创作基地,目前全镇正大力招商引资,规划建设写生接待中心、美术展览馆、艺术报告厅、写生平台等,进一步完善艺术写生创作基地配套,不断提升基地吸引力和市场竞争力。 原标题: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丨四访桥头看变化 编辑:蔡静 校审:罗再芳 总值班:严一格 |
本站论坛的文章由网友自行贴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帖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
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
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