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重庆,有这样一个“神奇”的社区,既有老重庆的市井烟火气,又有新潮现代的时尚范,它就是九龙坡区谢家湾街道的民主村。 在本土居民与城市更新的双向奔赴中,民主村片区迎来万“巷”更新——不论是想一睹老建设厂的人文风貌,还是想感受新派潮流和文艺气息,都能在这个社区里找到你的“梦中情地”。 在刚刚过去的中秋国庆双节期间,民主村吸引人流超过7万人次,就是最好的证明。 嗨,你听,走进如今的民主村,总能听到各种欢声笑语—— 居民们笑了,因为环境好了,出行更便利了; 商户们笑了,因为这片社区创业新天地中,人气与治愈感并存; 上班族们笑了,因为上下班路更通达,午间美食更多选; 游客们笑了,因为漫步在社区,有赏不完的美景和拍不完的美照…… 居民笑了 楼栋穿新衣,家园更美更整洁 ▲民主村的楼栋穿上新衣 10月9日清晨时分,记者从万象城南区走进民主村,沿路而下是橙色建筑与一排排白色居民楼交织出的时尚与静谧。 “张大姐,买了这么多菜呀!”说话的是菜市场门口的一位中年男子。 “对头,娃儿今晚回来吃饭,哈哈!”张大姐拎着菜篮子,笑声爽朗。 一路上,三三两两的居民步伐悠闲,不少居民见面后会打个招呼或颔首示意,尽显老社区老街坊才有的熟稔与亲切。 ▲妮妮 街区广场的喷泉边,谭阿姨带着3岁的孙女妮妮正在玩耍。妮妮童真的笑声颇具感染力,路过的清洁阿姨佘发英也忍不住跟着笑。 54岁的佘发英在民主村工作2年多,她切身体会到,更新后的民主村变美了,也更受大家爱护,乱丢乱扔现象明显减少,清洁维护团队工作起来也舒心不少。 陈代蓉、陈雪岑、王建芳、刘庆渝均70岁出头,她们从小一起长大,都是建设厂的退休职工,被大家称为民主村的“老闺蜜团”。谈起更新后的民主村,她们七嘴八舌地笑着抢答:“特别惊喜”“完全颠覆想象”“太舒服了”…… ▲佘发英 陈代蓉总结道,现在的民主村除了肉眼可见的变美,还有太多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提档升级——所有楼栋都穿上了“新衣”,管线“蜘蛛网”都下了地,每栋楼有了专属的标识,楼下小坝子有了新桌椅,回家的路变平整亮堂了,出入片区步行只需10分钟,停车也方便了不少。 王建芳最感动的是,这次更新,除了专业人士打造,居民们也参与其中。更新前,王建芳和居民们畅所欲言自己的想法:“路灯再亮一点多一点”“老树不能砍啊”“管道能不能不再堵了”“我在红砖房长大的别拆哦”“有个社区老年食堂就安逸了”“我们晾衣服的地方要考虑下哦……”这些民声民意,也一一得到了尊重和实现。 ▲“老闺蜜团” 背后揭秘 九龙城市更新公司董事长周云江:这是一场关于本土居民与城市更新的双向奔赴。“大家商议共同干、政府主导把好关”的建设理念贯穿始终,形成社区居民建言献策争当主人翁,多方力量团结协作打造新家园的良好氛围。居民提议——群众商议——社区复议——专业审议——最终决议,“五议”工作法被列入住建部首批城市更新可复制经验清单。 为了保留居民们珍贵的文化记忆,民主村片区城市更新提炼运用建设厂历史变迁中的“西迁”“援建”“复兴”建筑风貌元素,把原住民记忆深处的电影院坡、戏水河沟、游园坝坝觅址重现,成为一个“人文优先的市井烟火社区”。 商户笑了 创业新天地,人气与人情味皆有 ▲民主村成为了创业新天地 漫步在民主村,无论是街心广场周边,还是各栋居民楼下,都能见到一个个社区店铺,店主既有老居民也有青年创业者。这些店铺中,有火锅馆、江湖菜、糖水铺、咖啡厅等美食店,也有小修补铺、蔬果店、宠物店等生活小店,业态丰富齐全。 ▲李光举 “幸福肉店”的招牌下,是57岁的李光举那张开朗爱笑的脸。他在民主村住了20多年,也开了20多年肉店。把最新鲜的肉卖给居民,并给居民们提供切肉、绞肉馅、烧皮子等一条龙服务,是他多年如一日的服务坚持。“现在除了居民,还有一些过路游客、市民来买我的肉,生意好了,我的工作也要做得更好才行。”李光举如今的工作干劲更足了。 ▲洪隆凤 肉店不远处的“汪大发宠物杂货铺”,“85后”主理人洪隆凤正笑着招呼顾客。尽管她才在这里开店一个多月,但已经完全爱上和融入了这里——紧邻商圈和写字楼区域,保证了人流和客群,还能享受社区的安静与惬意。洪隆凤打算将小店安心扎根在此,同时也有信心把线上电商做好。 ▲林龙 “牧马人火锅”是民主村的老牌“网红”火锅店,扎根于此十几年,如今该店随着民主村同步更新后,人气更加火爆。火锅店传承人林龙34岁,他说,他以时尚与传统结合的方式打造了火锅店的新环境,在保持传统老火锅不变的美味的同时,也不断更新菜品、甜品,提升服务品质,接下来还打算给店里增加声光电的布置,为店内的夜间氛围增色。未来,他打算在这片商业新天地里,把火锅店变成“百年长红”老店。 ▲朱莺 44岁的朱莺在民主村经营着“一间咖啡厅”,她还是重庆市天开建筑设计院的总经理。咖啡厅最亮眼的莫属一个个小而美的“窗台位”,入座其间,给人一种“坐在自己的生活中,看别人的故事”的交互感。朱莺说,这也是根据民主村的特色打造的,这里既连接繁华,也有别的地方难得的人情味和市井烟火氛围。正如中秋、国庆双节期间咖啡厅爆满的人气,她相信民主村的社区商业会越来越好。 背后揭秘 九龙城市更新公司董事长周云江:过去,民主村片区因缺乏统一规划打造,整个片区产业布局凌乱、业态单一老旧,不利于未来社区、商圈产业发展。 经过反复研究,民主村的产业更新着力点得以明确:继承并发挥民主村片区原有的资源禀赋,用产业赋能城市更新,打造民主村创业新天地。整个产业更新过程严控招商门槛、比选优质项目,最终形成了新老产业和谐共融的布局,完美契合了创业者尤其是年轻创业者的预期。 上班族笑了 上下班更通达,午间美食好去处 ▲道路通达的民主村 上班日,在民主村来来往往的除了居民,最多的就是附近的上班族。 早上8:40,民主村北边,27岁的重庆妹子雷雪背着双肩包,走在去往万象城的上班路上。雷雪从事品牌零售工作,家住杨家坪,民主村更新后,穿越民主村步行去上班成了她的通勤首选,15分钟即达。“以前的民主村有两个大堡坎,环境脏乱,道路也坑坑洼洼,根本不可能走这里,我都是绕着走。”如今,步行在宽敞开阔的民主村,欣赏着一路美景,加之通勤时间也大大减少,雷雪笑得很灿烂。她还说,现在民主村的夜晚也灯光亮堂,这让她在加班走夜路时也丝毫不怕。 ▲雷雪 记者发现,民主村更新以后,像雷雪这样通勤的上班族有很多,民主村俨然成为了连接两大商圈的交通纽带——民主村最北边与万象城之间的堡坎屏障已夷为平地,变身12米宽的大道;紧接着,烟火气最旺的最南边,一条崭新的电动扶梯,穿越马路直达西城天街。 ▲民主村成了连接两大商圈的交通纽带 午饭后,张女士和4位同事有说有笑地漫步在民主村。他们刚在一家小店吃完炒菜,人均30多元、分量旺实的社区美食,让他们直呼“良心价”。张女士40岁,在谢家湾从事销售工作,她是公司第一个走进更新后的民主村吃饭的人,此后上班日的午间几乎都来这里吃饭。“我们打算把民主村的美食吃个遍,美味又实惠,还有饭后在这里逛逛也很解压哟!”张女士说,她和同事们很享受民主村带来的美好和治愈感。 ▲张女士 背后揭秘 九龙城市更新公司总经理唐万民:本次改扩建的道路分别是国美支路、横一路、横二路、纵二路及杨家坪横街。 这5条道路打通了民主村片区与外界的“任督二脉”,形成了北连万象城、南接直港大道的互通网络,有效延长了商圈环线,让民主村成为九龙新商圈发展格局的重要纽带。 游客笑了 一步一景,拍不完的“打卡”美照 ▲民主村一步一美景 “太漂亮了,请帮俺们拍张合照呗。”街心广场的“建设渠”前,“70后”高先生说着一口东北话,请路人帮他和老婆拍合照。对着相机,夫妻俩露出灿烂的笑容。高先生和老婆定居在重庆江北区,第一次来这里“打卡”,感叹这里比朋友形容的还要美。“我可太喜欢这里的烟火气了,我们拍了好多照片。”高先生笑道。 ▲高先生夫妇 不远处,60岁的秦阿姨和闺蜜一道,立着自拍杆正在拍照。秦阿姨就住在附近,这是她第一次来感受改造后的民主村的魅力。“这里真的是烟火气和城市繁华都有,太好逛了。”秦阿姨翻开手机相册告诉记者,在这里简直是一步一景,有拍不完的美照。 ▲秦阿姨(右)和闺蜜 中午时分,街心广场的社区食堂热闹非常。87岁的张婆婆正在品尝碗里的清汤抄手,她是从九龙坡区文化二村坐403路公交车过来“打卡”食堂的。“我的老朋友推荐的,确实好吃,又热闹,我下回还来。”张婆婆笑眯着双眼,如是告诉记者。 ▲张婆婆 民主村的社区食堂也是游客们的热门“打卡”地。这里采取“公益+低偿”运营模式——游客们花费18元/人就能享用20多种主食、菜品、水果等丰盛的自助午餐;社区居民优惠至16元/人;60岁以上的困难、失能、失独老人最低2元/人;80岁以上的困难、失能、失独老人全部免费。 31岁的张先生从事电子信息工作,当天他轮休,陪妈妈一起逛西城天街,无意间走到了民主村。“走到这里有种别有洞天、豁然开朗的美。”张先生感慨不已。 背后揭秘 九龙城市更新公司监事会主席苏勇:社区共创,是一个全新的社区运营理念。“共创”强调多元主体的协调和多元公众的参与,让城市居民积极参与到空间品质改善中,鼓励原住民和外来消费者共同推动城市更新和社区文化建设,并平等分享更新后的高品质城市生活空间,最终增进了解和信任,形成更加紧密的关系。 民主村简介 民主村片区位于杨家坪商圈核心位置,东接南北大道,西临谢家湾正街,北接万象城,南临直港大道,为原建设厂配套家属区。该片区建设于上世纪50至90年代,因年久失修,区域内公共配套缺失、交通拥堵、居住品质差,并且道路破损、车辆乱停等问题十分突出,居民群众亟待改善生活环境的反映较为强烈。 ▲烟火气与时尚感并存的民主村 经过城市更新打造,项目一期已于2023年4月28日竣工亮相,初步实现“居民新家园、商圈新纽带、创业新天地”的“三新”目标,已获评全国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典型案例。 记者手记 未来的民主村 会有更多的欢笑声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水平,加快转变超大特大城市发展方式,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 通过多方深入采访我了解到,民主村如今交出的这份靓丽答卷,正是深入贯彻落实这一关于城市工作的重要论述,按照资源整合、功能聚合、业态融合的思路,重构空间、重振产业、重塑风貌、重生生态、重现人文进行更新打造而成的。 谢家湾街道党工委书记汪子雄认为,更新后的民主村充满群众的欢声笑语,这与它打造过程中坚持“听民意、解民忧、疏民怨、惠民众”工作思路,聚焦居民群众需求,合理安排生产、生活、生态空间,以解决居民出行、就餐、医疗等问题为导向密不可分。 不止于如今的美好,民主村还有更值得期待的明天——九龙城市更新公司董事长周云江告诉我,接下来,民主村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将按照完整社区和未来社区的理念,继续提升、完善业态布局,改善家政、居家养老、集中养老等便民服务,完善数字化管理系统,打造全龄友好的人文社区,为居民提供“物管+城管+商管+智管”四管服务,同时启动片区二期更新建设工作。 因此,可以预见,未来的民主村,还会有更多的欢笑声。 重庆晚报-厢遇首席记者 王薇记者 吴燕娜 郎建荣实习生 秦欣怡 蒋婷 摄影报道 编辑:戴林 校审:罗再芳 总值班:杨飞 |
本站论坛的文章由网友自行贴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帖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
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
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