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轨客网-重庆晚报官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轨客网-重庆晚报官网 检票口 夜雨 查看内容

夜雨|李晓:茶人

2023-10-17 09:11 |来源:重庆晚报 |分享到微信

放大 缩小


茶人

文/李晓


半空中的团团白云柔柔地垂下来,被高高树冠托起。我站在山顶一直往下望去,一畦畦茶垄宛如大地鼓凸的母腹,一个匍匐在茶园里的人,在浓黑的茶影里移动着,恰似一条蚕。

这似一条蚕的人,是采茶人吴大哥,他是镇上与茶打了一辈子交道的茶人。采茶人吴大哥,拇指与食指灵巧捻动如蝴蝶扇动,一片片油亮亮的茶叶,行云流水般飘进吴大哥胸前的茶篓里。

吴大哥采的这是秋茶,此时,云栖茶山气候温润,鸟声清脆,莽莽苍苍的森林与缭绕云雾汇聚成群峰之上的浩大气场,那隆起的茶园,在秋天受孕于大地精气,茶从绿海的旋涡深处启程,经过采茶人制茶人的手,氤氲在茶桌之上,与人间有缘人举杯相遇。

吴大哥12岁开始与茶打交道,今年69岁,一辈子离不开的是茶。早晨起来,用烧开的山泉水泡一壶茶喝至中午,午后又泡一壶茶喝到入睡前,一碗芳香茶水,灌溉一个人一天的肺腑。而今年近古稀之年的吴大哥,眉眼慈祥,面色红润,发丝黝黑。茶对茶人慷慨赋予,茶是天地之间的精魂,茶让人慈悲与宽容,茶亦是时间的良药,治愈着人生悲辛。

吴大哥居住的小镇,呈长蛇状蜿蜒在一条溪水畔。镇后面荆棘丛林处,掩映着一条茶马古道,吴大哥的爷爷,就是那古道上的远行人。在吴大哥小时候的记忆里,骡背上驮满了茶叶、谷物、核桃等山货,爷爷随骡子沿着古道,风餐露宿中走到山外去,卖了山货换回山里人需要的盐巴、桐油、布匹。

吴大哥21岁那年,镇上来了一个城里的女知青,他喊她阿蓉。阿蓉被分配在吴大哥管理的集体茶厂,他手把手地教她种茶、采茶、制茶。一个月夜,月光浸泡着茶山,吴大哥在铁锅里翻炒着茶青,手工炒茶的“抖、带、挤、甩、挺、拓、扣、抓、压、磨”十大手法,他全都精通。刚炒完茶,阿蓉便唤他出门:“吴大哥,现在有一个回城名额,我不想回城了,就跟你在茶山种茶采茶,好么?”吴大哥一听,慌了,连声说,不行,不行的,你得回城,进城里的单位。吴大哥说完这话,突然觉得自己是一个口是心非的人,他其实也舍不得阿蓉离开茶山,在他心里,阿蓉是那一粒初绽的茶芯,是唇齿之间多少次喃喃呼唤的名字。离开茶山的那天下午,吴大哥给阿蓉泡了最后一壶茶,茶场的人陪着,他们慢慢地喝到了傍晚。然后,阿蓉坐着茶场的拖拉机回城,拖拉机腾起一股浓烟,消失在大山的拐弯处。

去年秋天,镇后面山上,绵延的映山红似燃烧彩霞。当年山里的知青们来镇上聚会,外孙女陪着阿蓉也来了。她望见了吴大哥,连连感叹,吴大哥你还是当年那个模样啊。阿蓉走时,吴大哥送了她山茶。阿蓉拢拢白发说,谢谢,谢谢。

今年秋天,在茶园的亭子间,山色澄净,我和吴大哥喝茶。山下,是茶园铺天盖地的油绿。清风过处,茶香漫过心田,漫过全身,让人有羽化成仙的感觉。

与我和吴大哥同行的,是来茶厂20多年的一个叫吉安的后辈。吉安也来自茶山,大学毕业后,兜兜转转几个城市后回到了茶山,也做了一个地道的茶人。吉安的祖辈,也是茶人。吉安告诉我,在异乡的梦里,茶山在呼唤他归来。吉安不会忘记,那年吴大哥把茶园接力棒交给他时留下的郑重嘱托:“茶山,是上天恩赐给我们的礼物,你得把它传下去!”

吉安对我说,他要把这一片神奇的茶叶,做成故土大地的封面。

(作者单位:万州区五桥街道办事处)


责 编  钟   斌

主 编  陈广庆

策 划  胡万俊


重庆晚报夜雨版面赏析



本站声明:

本站论坛的文章由网友自行贴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帖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

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

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


重庆晚报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重报集团22楼

运营热线: 023-63315186

轨客网 ( 渝ICP备13006218号-1 ) --->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996号

网络报警渝公网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