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元就能买到原价33-45元的面包蛋糕,5.8元拿走原价11-15元的粗粮点心……商家将当天没有卖完的食品随机搭配,做成“剩菜盲盒”,顾客用很低的价格在小程序上下单,然后在规定时间到店拿走商品,享受拆盲盒的快乐。 近日,这样的网约“剩菜盲盒”悄然来到重庆,受到年轻人追捧。 “剩菜盲盒”为何能俘获年轻人?能否吃得放心?到底是捡漏还是踩雷?记者也前去体验了一把。 9.9元买到原价44元的月饼盲盒。 记者体验 捡漏成功 9.9元买到原价44元的月饼盲盒 记者梳理发现,目前重庆市面上售卖“剩菜盲盒”的小程序主要有惜食魔法袋、米粒盒子等。对比上述小程序发现,盲盒产品主要是面包、蛋糕,糕饼等不易存放太久、方便携带的食品。比如,惜食魔法袋平台上,重庆地区有近100个品牌可以选择,盲盒售价基本在9-15元之间,取货时间大多是晚上8点之后。 10月16日,记者在某“剩菜盲盒”微信小程序上选择了一款知名蛋糕店9.9元的“月饼魔法袋”。晚上8点,记者按照规定时间来到这家位于江北石马河的蛋糕店,店员表示,9.9元月饼魔法袋是最近才推出的“剩菜盲盒”,搭配的月饼都是中秋节期间没有卖完的产品。 记者打开月饼盲盒,里面共有4个月饼,2个豆沙蛋黄的,1个流心奶黄的和1个红豆沙的。标签显示,4个月饼原价总计44.2元,生产日期均在9月底,保质期60天,如此低价买到的月饼并非临期产品,还是相当划算。 店员还告诉记者,店铺开始售卖“剩菜盲盒”已有大半年,由于门面比较小,每天只会上架1单盲盒,基本每天都有人下单。“我们选装盲盒的面包都是当日未出售的产品,面包盲盒的总价值会在28元-33元之间。新推出的月饼因为有节日特点,总价是在33元-45元之间。”店员称,由于物美价廉,她偶尔也会抢店里的盲盒,但是不容易抢到。 小洪是“剩菜盲盒”的常客,对有“选择困难症”的人来说,非常省时省力。 “剩菜盲盒”环保、省钱、有趣 网友:这个羊毛不薅天理难容 减少食物浪费,也是商家推出“剩菜盲盒”的初衷之一。近年来,该模式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多地走红。这种更具创意性和互动性的销售方式备受年轻人青睐。 在重庆读大一的18岁女生小洪是“剩菜盲盒”的常客,她认为盲盒对于有“选择困难症”的人来说,非常省时省力。“买盲盒是为了当早餐或者当零食,买到的蛋糕面包原价都远远大于盲盒价格,还是非常值的。” 网友“小糍粑”女士基本每周都会购买“剩菜盲盒”。 今年6月,在重庆从事文案策划工作的“小糍粑”女士,通过豆瓣“低消”“独居”等主题小组也接触到了“剩菜盲盒”,对于“喜欢甜品并且想省钱”的她来说,这种售卖形式正中下怀。“如果盲盒开到蛋糕,真的超级划算,就跟开盲盒开到隐藏款一样。”她开玩笑称,会持续购买直到平台垮掉。 在社交平台上,对“剩菜盲盒”赞不绝口的网友不在少数。有网友表示“这个羊毛不薅天理难容”“挺好的创新”,还有网友认为购买“剩菜盲盒”是在践行环保低碳的生活方式,真的不错。 取货时间标错、订单取消、售后不佳 “剩菜盲盒”踩雷也不少 拆盲盒拆出“雷”的网友也不少。 网友“卷卷读研中”曾下单一个11.9元的蛋糕盲盒,“下单时,看到订单显示的取货时间是上午8:30-晚9:30。我晚上7点去拿的时候,店员却告诉我时间还没到。”对方解释是时间标错了,也愿意让她提前取货,但打包时,“卷卷读研中”却发现店员为她准备的是面包,蛋糕盲盒换成了面包盲盒,花钱买了自己不喜欢的临期商品。 在“卷卷读研中”的帖子下,还有网友称,自己曾买到没有达到店铺所示价值范围的商品,反馈给小程序的平台客服后,并没有得到有效处理,售后非常“掉链子”。 小洪也告诉记者,自己第一次购买盲盒的经历并不愉快,那天天气炎热,她在去取餐的路上却被告知店铺售卖超量了,她的订单被取消,店员道歉后只做了退款处理,并没有任何补偿。另外,只能固定时间取单、退款麻烦、商家选择太少等问题,也是小洪认为并不完善的地方。 “小糍粑”女士也曾遇到订单被取消,她认为在这种模式下,卖家是强势方,如何协调商家落地给消费者更好的购买体验,是平台需要重视的问题。 律师表示,针对这些利用盲盒产品的特殊属性,侵害消费者知情权、拒绝提供售后服务的情况,消费者均可以向电子商务平台、消费者协会、市场监督管理局等渠道投诉。 中国消费者协会也呼吁“剩菜盲盒”经营者,务必保证食品质量安全,明确必要信息,履行告知义务,做好售后服务;不得违背公平交易原则,进行饥饿营销、虚假宣传、消费欺诈等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 购买时注意查看保质期。 食品安全问题尤其值得关注 保质期、包装日期看清楚 与其它玩具、衣物等盲盒品类不同,“剩菜盲盒”是一种食品商品,食品安全问题尤其值得关注。 记者在网络社交平台看到,有网友表示买到盲盒里的蛋糕奶油“发酸”,还有网友买到盲盒里的面包没有标明生产日期、保质期等。 对此,律师表示,由于食品与消费者身体健康密切相关,虽然国家并未禁止销售“剩菜盲盒”,但经营者不得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相关规定,否则剩菜盲盒经营者、电子商务平台均可能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消费者万一购买到糟心的“剩菜盲盒”怎么办? 律师告诉记者,盲盒经营者如销售明知是过期食品或腐败变质等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消费者无论是否发生人身损害后果,除要求赔偿损失外,还有权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一百四十八条第二款规定要求经营者承担支付价款十倍最低一千元或损失三倍的惩罚性赔偿责任。 中国消费者协会近日也发布消费提示,提醒消费者在购买“剩菜盲盒”时勿忘风险意识。特别是在不能直接挑选食品的交易方式下,消费者应注意“剩菜盲盒”食品保质期、包装日期及贮存条件等,或向销售人员核实相关信息。 小贴士 如何挑选“剩菜盲盒”? 1.消费者应理性购买,选择信誉高和口碑好的商家,避免购买来路不明或不符合安全要求的食品。 2.注意“剩菜盲盒”食品保质日期、包装日期及贮存条件等,向销售人员核实相关信息。 3.购买“剩菜盲盒”时要注意留存消费凭证,如果发现食品存在异样,不要食用。 4.能加热的食品,尽量进行二次加热,可消灭部分细菌。 5.尽量选择固体的、水分较少的盲盒食品,避免选寿司、奶茶、水果、蔬菜沙拉等水分较多的食品。 6.对饮食有特殊要求者,由于不清楚食品名称和成分,不建议购买盲盒食品。 原标题:观察 | 网约“剩菜盲盒”重庆也有了,捡漏还是踩雷? 编辑:蔡静 校审:罗再芳 总值班:杨飞 |
本站论坛的文章由网友自行贴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帖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
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
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