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轨客网-重庆晚报官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寻城记 | 北碚有座字藏塔 见证“敬惜字纸”历史

2023-10-18 14:38 |来源:重庆晚报 |分享到微信

放大 缩小

在山城重庆,有很多古塔遗址。而字库塔,则是古塔中很特别的一种,想必读过书的人,都会喜欢它。

10月15日,重庆晚报记者经古籍修复师韩旭推荐,去打卡了据说有三百余年历史的字藏塔(位于北碚区东阳街道朱家沱的文星阁),又涨了许多见识,忍不住分享一下。

寻塔

当天天清气明,嘉陵江畔,阵阵清风裹着绿树青草的味道,温暖的阳光洒在宽约一两米的石板小路上,几只干净又可爱的野猫时不时出没在周围,记者在热心居民秦老师的引路下,顺利找到了隐藏在黄葛树下的东阳文星阁。

东阳文星阁,又名“字藏塔”,塔上和塔旁都有介绍它的碑文:

戊申年三月既望(明永历二十二年、清康熙七年,1668年农历三月十六)有善□等鸠工庀石建字库……

(东阳文星阁)占地10平米左右。塔体为七层六边形密檐式,宝珠式塔剎,塔高8米,檐饰脊背、瓦垄等形状。底层洞口为古人用来焚烧字纸之处,通过仪式表达“敬惜字纸”思想。

塔的第五层横额刻“文星阁”,塔的第二层横额刻“惜字藏”,故名“字藏塔”,系北碚区仅存的字库塔。

秦老师说,他是“70后”,孩子有两个,一个28岁,一个17岁。小时候,他的一个同学家就住在这附近,他经常过来玩。塔下,有他美好的童年回忆。那时,他需要仰望,觉得塔很高大,如今长大了,才发现塔似乎很小。普通人若是第一次来,很难找到它,但问本地人,老塔在哪,都很容易找到。不过,以前这塔是做什么用的,小的时候还真不知道。原来,它是古人专门用来焚烧字纸的一种建筑!

旁边的一位居民杨女士也摆起了龙门阵,说她家就住在塔附近,走过来几分钟。这里以前有很多玻璃厂,北碚区最出名的北玻厂就曾在这里。不过,如今这些厂不是没有了就是搬走了。只剩下古塔和黄葛树。这里风景独美:有看不完的山中明月,吹不完的江上清风。她平时没事儿,就喜欢坐在塔边欣赏风景。

另外一位大叔接过话,说他也很喜欢这塔。他年轻的时候,塔旁的黄葛树才是根小树苗,几十年过去了,这棵树长得比塔还高。之前听说还有不懂事的小孩爬上树,把塔顶的一角都掰断,一起落下来,太急人咯……

聊天的时候,旁边还有人在画江景,不受人来人往的影响,很是专注和悠闲。

问塔

记者绕塔一周,发现塔上有不少文字和石雕。

因有的字迹模糊不清,中国国学研究会会员、重庆书法家协会会员朱渝生老师通过图片大致辨认,选取一位郑姓癝生(lǐn shēng,明清两代称由公家给以膳食的生员,一般为岁、科两试一等前列)的碑文和大家分享:

字泄天机神鬼惊泣浑沦元气抬分明……

库成峭拔入晴空腹聚洞云气吐虹……

重庆市工艺美术行业协会会员甘信荣老师说:“塔上的纹饰以本地沙岩石雕刻,石刻应该是狮子。狮子勇而好仁,可带来祥瑞。”

重庆文史馆馆员姜军老师说:“荡荡天门万古开,古人认为,一画既开天,一书乾坤老,字有神祇的力量,是古圣贤心迹,随意处置带字的纸,会受神罚,甚至祸及子孙,所以通常会将字纸集中起来,固定在一个场所焚毁。

此外,魁星,原称奎星,又名璇玑,是北斗七星中前四颗星(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的总称。自汉代开始,就有‘奎主文章’之说,从唐宋至明清,‘奎星之祠遍天下’,读书人多求奎星保佑,欲求保佑‘一跃龙门’,一般大户人家、商人和读书人会联合起来,在各地成立‘惜字会’,并建字库塔(或叫字藏塔、惜字塔、敬字塔等),呼吁人们敬惜字纸。

重庆这边,一般是士绅牵头的,类似的慈善组织。他们会出钱雇佣一些孤寡老人专门做这个事情。和打更人一样,会有专人每天在自己负责的区域内收集写了字的纸,然后集中在字藏塔焚化。装纸的竹篓,都印得有‘爱惜字纸’。残破的书籍、习字的纸张等字纸应该在字库塔里‘羽化成蝶’。焚后的纸灰放入干净的土地中做农肥,有的地方则送入通海的河流或者直接送入海中。”

思塔

万里锦绣河山,悠久文明历史,历朝历代的帝王将相和平民百姓对文化都相当敬重,爱文惜字的观念深入人心:字为世间至宝,天地日月之字,圣贤经书之文,能使凡者圣,愚者智,贫者贵,病者康。圣贤道脉,得之于千古,遗之于子孙,莫不仗字之,宜珍重爱惜。

于是,古人早就定下了:不可以踩踏、不可以撕扯、不可以坐垫、不可以拭秽、不可以封盖荤臭器皿等等规矩。

那,自古有哪些名人都爱惜字纸呢?

宋代,有一个状元名叫王曾,连中三元,宋代考中三元的,只有三人,王曾是继孙何之后第二个连中三元的状元,封沂国公。一些史料记载称,这些都是他的父亲敬惜字纸积累功德获得善报——见字纸遗弃,必拾而以香汤洗之。

清代,苏州有“彭宋潘韩”四大家族,居首的彭家非常繁盛,据说就与惜字有关。彭定求的祖父重视惜字,后来彭定求高中状元。彭定求后建惜字会,雇人广收字纸,每年焚灰计两千余斤,后来他的孙子彭启丰又高中状元,子孙科第连绵。

在现当代,大家熟悉的名家也写有“惜字”文章(节选):

鲁迅:

中国的字,到现在还很尊严,我们在墙壁上就常看见挂着敬惜字纸的篓子。

贾平凹:

文字乃圣人创造,人人皆当敬惜。文人渎污字纸,文曲星降罪,则进学无门,考试不第;常人渎污字纸,则瞽目变愚,捡拾者,功德无量,增福添寿。

余秋雨:

老家民间有一个规矩,路上见到一片写过字的纸,哪怕只是小小一角,哪怕已经污损,也万不可踩踏。过路的农夫见了,都必须弯下腰去,恭恭敬敬捡起来,用手掌捧着,向吴山庙走去。庙门边上,有一个石炉,上刻四个字:“敬惜字纸。”石炉里还有余烬,把字纸放上去,只见字纸慢慢焦黄,熔入灰烬。即便土匪下山,见到路上字纸,也会这样做……

有远去的记忆忽然攻击自己,记者突然想起自己很小的时候,大概是入幼儿园还是上小学,母亲慎重告诫:手洗干净才坐端正看书,恭敬书就是恭敬自己,保持书本整洁,不可以撕书,最好包书壳来保护书,不能把书丢地上,不能踩踏,不要带书进厕所,好好写字……

原来,母亲心中早就存了一座“字藏塔”,并将它早早介绍给了我。不知诸位,当年入学时,家中长辈都有些什么提醒呢?

字藏塔正面,当年焚化字纸的入口还有烟熏火燎的痕迹,依稀可“见”当年的青烟袅袅,扶云直上,还有惜字人的虔诚。


重庆晚报-厢遇记者 杨雪


编辑:蔡静

校审:罗再芳

总值班:杨飞

本站声明:

本站论坛的文章由网友自行贴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帖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

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

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


重庆晚报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重报集团22楼

运营热线: 023-63315186

轨客网 ( 渝ICP备13006218号-1 ) --->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996号

网络报警渝公网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