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磨钢轨的火花点亮夜空 近半吨重的钢筋乾坤大挪移 线路工用轨距尺测量交渡道岔数据 重庆轨道交通,在它迎来运营里程与客运量双“500”的时代,越来越多的市民、游客对它充满依赖。大家或许并不知道,在这背后,有那么一群人,他们感受着城市零点以后的静谧,步履匆匆……他们,就是从深夜走向黎明的地铁线路工。 行走,见证对轨道的执着 近日,重庆轨道交通6号线光电园站,凌晨0点58分,线路工陆勇军办完作业令,开始晚上的巡道作业。他携带着近10斤的巡道装备,将徒步7公里,完成光电园站与冉家坝站之间的地铁线路检修。 隧道内阴冷潮湿,隧道外夜黑天高,陆勇军专注地行走在蜿蜒的轨道线上。 “巡道这活儿,关键在一个‘巡’字。‘巡’是很有讲究的,不仅要看钢轨上的螺栓、拉杆是否松动,钢轨上是否有裂纹,还要看周围有没有侵限。”陆勇军一边说话一边走路,手电筒的光却始终“钉”在钢轨和螺栓上。发现螺栓有松动迹象,他就拿扳手紧一紧;遇到钢轨表面反光异常的,他就埋头照一照。 行至冉家坝站,只见他凑近站台边缘用手电来回照射,一会儿上前,一会儿往后,还用手指不停地刮一块小铁板。“快、快把这铁板上的划痕拍下来,虽然划痕很浅,但要分析清楚原因,排除对行车的影响。”他认真地说。 当被问到“一个人会不会闷”,陆勇军爽朗地回答:“不会,全神贯注看东西的时候,就不会有什么其他的想法了。” 自2012年进入重庆交通开投轨道集团成为一名地铁线路工以来,陆勇军11年间累计巡道近1万公里。一把扳手、一把锤、一工具包的零件,系着列车的安全正点,也系着千家万户的平安幸福,他用行走见证了对轨道的执着。 劳作,在午夜中挥洒汗水 无独有偶,在重庆轨道交通6号线五里店站轨行区,十几名地铁线路工正在开展K17+360右股钢轨更换作业。松卸扣件时金属的碰撞声、旧轨和新轨更换时的劳动号子声、吊运钢轨的机器声,打破了夜的寂静,大家争分夺秒地拆卸、切割、吊运、更换钢轨……汗水,在他们的脸上流淌。 “一、二、三,起。”所有人喊着口号,一起发力抬起旧轨,一点点往铁道边移去。将旧轨放置好,大家都长吁了一口气。没有休息,线路工们再抓住新轨,精确地放到预定位置,一根6.25米长的钢轨终于完成“以新换旧”。 凌晨4点左右,作业完成,待供电和通号配合人员确认无误后,他们取消防护、清点工具、清理现场、撤出轨行区。 坚守,成为黎明前的眼睛 还有在重庆轨道交通6号线光电园站轨行区的地铁线路同样忙碌着。凌晨0点55分,2名线路工正在进行轨道日常养护作业,交渡道岔检查是这次的主要作业内容,他们需要完成“一看、二量、三划、四记、五统计分析”的工作流程。 看方向、高低空吊板、失效岔枕、伤损连接零件及标志标记,测量轨距、方向、高低、轨缝等数据,划出需起道、拨道、改道、垫板等作业的撬头、撬尾位置,将检查结果记入道岔检查记录簿中,这便是“一看、二量、三划、四记”。 现场的检查、记录完成后,他们要回到工班,把所测数据输入电脑,对检查结果进行统计、标注,并对照以往记录,分析变化原因及其规律。当最后一段文字输入完成,已是拂晓时分。 第二天,夜行还将继续。日复一日的坚守,他们享受不一样的“夜生活”,成了山城黎明前的眼睛、深夜中的坚守者。 重庆晚报-厢遇记者 张春莲 实习生 秦欣怡 重庆交通开投轨道集团供图 编辑:蔡静 校审:罗再芳 总值班:杨飞 |
本站论坛的文章由网友自行贴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帖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
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
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