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上午,国务院妇儿工委智库专家一行莅临渝中区,实地考察渝中区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情况,通过实地走访、听取有关负责人介绍,深入了解渝中区儿童友好学校、公园以及适儿化项目建设情况,并给予充分肯定。 巴蜀幼儿园 巴蜀幼儿园坚持“儿童友好”理念,以“儿童为本”共建园所文化,同时从“一米高度”看学前教育,站在孩子的高度,创设有准备的环境,为儿童量身打造冒险乐园、苹果屋、亲子园、小熊艺术长廊等儿童活动区域,构建“够得着,看得懂,能互动”的空间环境,让孩子真正做幼儿园的主人。 巴蜀小学 巴蜀小学坚持将儿童优先、儿童平等和儿童参与的理念融入学校制度建设、教学管理、环境创设等方面,通过对校内运动场、绿地景观、游乐空间、室内体育馆、游泳馆等场地进行适儿化改造;梳理学校内部交通与周边路网的关系,科学设置出入口与流线,保障儿童出行安全;利用类型丰富、自由灵活、内外交融的非正式学习模式,满足儿童运动、社团活动、阅读、交流、表演等多样化需求,不断打造服务友好、环境友好、空间友好的儿童友好学校。 红岩公园 红岩公园建设充分融入儿童友好理念,不断挖掘公园文化特色,以森林小动物游园会为主题,以“一米高度”为视角,设置无动力蹬步器、造型滑梯、攀爬网、儿童滑索、儿童滑筒、沙坑等10余种安全趣味游乐设施,同时不断完善配套设施,关注儿童需求,设置第三卫生间、高低洗手盆、儿童马桶等,优化儿童体验,为广大少年儿童构建了一个集运动、游乐、亲子休闲于一体的儿童友好公园。 渝中区大溪沟适儿化改造项目 本项目坚持“从1米高度”儿童视角,以儿童需求为导向,结合场地闲置空间、围墙、挡墙等设施,着力打造趣味长廊、童梦乐园、生态课堂趣味空间,通过增设互动图案、涂鸦装饰、设施设备,举办儿童书法、绘画和手工比赛等措施,打造功能丰富、趣味十足的儿童友好成长空间。 渝中区化龙桥街道红岩社区公共空间适儿化改造项目 项目位于红岩村片区,通过整合社区边角地,不断拓展儿童游乐运动空间,通过改造城市道路,加强路径导向设计,消除片区通行安全隐患,同时创作地方主题儿童IP,打造具有儿童趣味的空间文化。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现有地形地貌条件,不断打造包括儿童中心活动广场6589平方米、学径道路改造约1.5公里、龙头组合滑梯1个、儿童游乐设施、景观绿化等渝中特色儿童空间环境,为儿童及其家庭提供多元化专业运动、休憩场地。 作为第一批建设国家儿童友好城市,渝中区坚持“从一米高度看城市”,将儿童优先理念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方面。先后制定出台《重庆市渝中区儿童友好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渝中区儿童友好城市公共空间适儿化建设标准》《渝中区儿童发展规划 (2021—2030年)》等系列制度文件,推动儿童友好城市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打造“一网一核三带两圈多点”友好城市格局,逐步完成370千米儿童友好出行系统、“一场一院一园一站两宫三馆”核心功能区、两江自然生态带、中央山脊游乐带、嘉陵江滨江自然生态带 、解放碑大坪商圈、11处景区、11个社区、10所小学、10所医院的适儿化改造。紧密围绕政策体系、成长空间、公共服务、发展环境和儿童产业5大方面,聚焦11个领域,实施49项重点工作,全面实现“儿童友好,渝中更美好”发展愿景。
编辑:蔡静 校审:罗再芳 总值班:严一格 |
本站论坛的文章由网友自行贴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帖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
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
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