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水公空”多式联运、“东西南北”四向联通……10年,120个月,3600多个日夜,搭乘着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东风”,重庆“向海而生”的开放模式,正在向“陆海共生”开放格局转变,世界级产业集群正在沿着国际化大通道重新布局。 一条通道正变成若干条通道,不仅陆上通道在生长,海上通道也在相互连接;世界产业链正在重组,越来越多板块、区域的产业链实现陆海连接。 今天,重庆向东,经长江黄金水道出海;向西,中欧班列辐射欧洲;向南,西部陆海新通道覆盖东南亚全域;向北,“渝满俄”班列直达俄罗斯……通“陆”联“海”,冲破蜀道难的困境,打开了内陆腹地对于开放前沿的无限想象。 陆、海、天、网“四位一体”互联互通加速布局。110条国际航线,构筑通达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空中走廊;依托中新互联互通项目,全国首条面向单一国家点对点的国际数据专用通道得以启动运行,打造渝新合作信息高速路。 西部陆海新通道覆盖沿线120个国家(地区)473个港口,中欧班列(渝新欧)联通欧亚100多个节点城市,沪渝直达快线、渝甬班列等稳定开行……重庆成为全国唯一兼有“水、陆、空、生产服务、商贸服务”五类国家物流枢纽的城市。 轻关易道,通商宽农。积极融入“一带一路”,指引了重庆“走出去”的方向,更开拓出一条撬动内陆开放的创新之路。重庆的经贸往来迎来新机遇。 中欧班列的开行,让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商品可通达亚欧大陆,而西部陆海新通道,则打通了“一带”与“一路”。汽车、医药、国际邮件中心等多个开放口岸如春笋般“冒出”,重庆加速从“通道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型。 长安汽车、赛力斯等“重庆造”汽车,在南美、非洲、中东、东南亚,以及欧洲等国家,随处可见,成为异国街头一道靓丽的“中国智造”风景线。 重庆海关统计显示,今年前8个月,重庆出口汽车23.2万辆,同比增长23.2%,较三年前翻了一番。这些增量,大部分来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 持续壮大“芯屏器核网”全产业链,通过拓展中欧班列(渝新欧)、西部陆海新通道、长江黄金水道等国际物流大通道,重庆已一跃成为全球重要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319家世界500强企业入渝;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贸易额十年间年均增速9%。2022年,重庆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贸易额达到3331.4亿元人民币。 “一箱到底”多式联运模式,“一单制”模式,全国唯一的西部陆海新通道融资结算应用场景……重庆的探索没有停止。 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也是新重庆建设开局起步之年。开放大道,如何越走越宽广? 织密重庆“无水港”网络,打造联动成渝、粤港澳等城市群物流通道,实施“百团千企”国际市场开拓计划,打造节点城市伙伴网……重庆已绘就详细“施工图”。 积极全面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开创内陆开放高地建设新局面,新重庆充满新期待! 原标题:上游观察·陆海|共建“一带一路” 重庆从“向海而生”到“陆海共生” 编辑:钟柳 校审:宋宇 总值班:杨飞 |
本站论坛的文章由网友自行贴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帖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
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
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