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心安处是吾乡 文/张昊 小著即将下印,编辑老师要求提供作者像一幅。我平常照相不多,报纸上的作者像是从某一张合照里剪切出来的,2017年至今,也用了好多年,近来比较满意的一张小像还是在游江兄那里照的。只得冒昧请游江兄画一幅,午间微信叮咚传来三幅,意外之喜,喜之又喜。 我2010年来小城北碚读书。家乡河北新乐位于太行山下,滹沱河畔,千里大平原,四处沃野,所不缺的是梦里的槐花与麦浪青纱,所缺的则是山和水。山,要天朗气清,雾霾散去,远远地才可望见,所以抬眼得见,也只是近些年的场景;村旁的那条河,叫大沙河,河道宽阔,与嘉陵江的窄处相差不多,以前有水,但自我有记忆起,就空有一条越挖越宽,越挖越深的河沙。上游水库“十年一放水”,也只有那时才能见一条黄水滚滚东流。近些年,北方雨水增多,木刀沟与大沙河渐渐又有水流,自然又是后话。所以,对于我而言,山和水,便是罕见的风景。当年去燕山大学读书,就因为听了招生办一句“我校背靠燕山,面朝大海”。北上的火车上,一车人看到河流一阵呜嘘,看到高山又一阵呐喊,看到浩渺大海,更是望洋兴叹。 于是,来到碚城这个山水林泉湖皆备的地方,我自然是新鲜且好奇的,举目所望,皆是风景,并不是一句妄言。况且号为“百馆之城”的北碚,人文景观也同样丰富,徜徉其中,填补了我们不少的周末好时光。2013年毕业之后,妻去了文星湾的西南大学附属中学,我则去了歌乐山的林园。2017年之后,我打点行装,重回北碚,隔着一条马鞍溪,复与缙云山朝夕相对。 这几年来,得知我们在山城定居,亲友们纷纷来访,粗略算来,我的亲友、同学,妻的亲友、同学几乎都来过一遍了。有朋自远方来,地主之谊总是要尽的,陪吃陪喝陪玩自然是标配,于是,借着这个契机,我们游了一遍又一遍的缙云山、北温泉、金刀峡、金刚碑、老舍旧居、雅舍……2017年回北碚之后,我负责了北碚作协的一些服务性工作,由此参加或组织了一系列大大小小的采风活动,看到了更多的碚城风景。但碚城的风景啊,看了一遍又一遍,还是看不完,看不够。 于是,我总想写一点东西出来。2016年,第二届“碚城同读一本书”活动征集《雅舍小品》的书评,我想起当时读到月亮田故事的趣事,写了一篇《雅舍与月亮田》,得了一个小奖,后来发表在《重庆晚报》上。2017年,第三届“碚城同读一本书”活动的时候我又写了一篇《张飞古道品三国》写了在张飞古道回味《三国演义》的情形,得了征文的一等奖,后来发表在《重庆日报》上。于是也就有了一篇一篇写下去的动力和信心。2018年北碚区作协承接了北碚区民政局的委托创作项目,围绕北碚地名,北碚及区外作家写了大约90篇文章,后来编成了《北碚地名故事》一书;2020年,北碚作协受北碚区文联委托,编组了《花开北碚山水间》一书,收录了大量描写北碚风景人文的诗歌、散文作品;2021年,北碚区作协又承接了北碚区交通局《路与路的变迁:畅行自在北碚作品集》一书的写作及编写任务,收集了大概60篇文章。这些项目我均参与其中,近水楼台,于是攒了或长或短的一些小文。 我的硕士导师蒋教授说:“一个写作者,不能仅仅满足于写一些小文章,要有自己的规划。”于是,我便有了一个小小的计划,写足99篇,凑一本文集出来,也就有了这本小册子。 《雾里梅花江上烟》,原名《碚城风景》。其实,书中本没有99篇,我写一篇,发一篇,或者束之高阁。恰逢北碚区委宣传部、北碚区文联年度创作资助项目申报,搜罗之下,居然已经有了30多篇,就用《碚城风景》的名目申请了,并幸运地获得了资助。后面按照规划,一篇一篇写下去,终于攒到了60多篇,却再也写不动了。 实际上,对于这本集子,我总是有些拖延症,总是惴惴不安,觉得我这样一个外乡人写出来的拉杂文字会不会漏洞百出,贻笑大方。于是陆续将这些文字投给《重庆晚报》和上游新闻、《北碚报》等,甚至想着等这些粗糙的文字挨个经过媒体的检验,彻底成熟之后再重新以已经发表版本结集出版。 但是,我忽然发现了一个严重的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尤其是碚城日新月异的发展,有一些文字已然“过时”了。譬如,我当时写金刚碑的时候,它还在整修,而到了这本集子临近出版的时刻,它早已开业并热闹了起来。这也是这本集子的最大隐忧。但是,我想,作为一本带有主观视角的纯个人性的散文集,它记录了我这些年来对北碚的所思所想所感,作为一个在北碚生活、工作了十几年的“新北碚人”,这些文字,作为我十余年来旅居碚城时光的一个记录和见证,还是合格的。 2021年的春节,在碚城的河北老乡大都未能回乡,团年聚餐时,都是他乡异客,举杯之际,要说几句感言,我说了两句,一句“客舍似家家似寄”,一句“此心安处是吾乡”。2022年8月下旬,在北碚,我见到了来自河北的老乡,来自河南的师兄,年届六十的外国语学院教授来自山东,始终奔波在一线的山城雪豹救援队队长来自江苏……他们来自五湖四海,异域他乡,彼时彼刻,他们、我们都是北碚人。正如诗人骆鹏所言: 北碚的北,是背靠背的北呀 北碚的碚,是被你感动的碚呀 今天,我无比热爱这座小城 每个北碚人,都是这座城市的守护神 守护它的美好,更爱守护人的朴素和坚强 心安之处,即为吾乡,北碚,这座横卧于嘉陵江畔,缙云山下的秀美之地,正是你我的安心之处。嘉陵江水,浩浩汤汤,不舍昼夜,人生如寄,且临风高唱。 是为记。 (此为作者新书《雾里梅花江上烟》后记,本文有删节) (作者单位:西南大学出版社) 责 编 钟 斌 主 编 陈广庆 策 划 胡万俊 重庆晚报夜雨版面赏析 |
本站论坛的文章由网友自行贴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帖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
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
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