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轨客网-重庆晚报官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78岁老人开放自家客厅 用老照片讲述山城故事

2023-11-2 10:23 |来源:重庆晚报 |分享到微信

放大 缩小

渝中区戴家巷,这条依山傍水的百年小巷,藏满了老重庆市井生活的写照和老街坊的珍贵回忆。

78岁的王庆民在戴家巷住了大半辈子,两年前,他将自家客厅打开,办起了一个“老民居摄影书画展”的家庭展览。每天,王庆民在客厅迎接五湖四海的游客,为他们讲述山城故事。

10月26日下午,大雨滂沱,戴家巷却人气不减。不断有市民、游客走进王庆民位于25号楼的家中,一探“老民居摄影书画展”究竟。

此时,王庆民家中的白炽灯将屋内照得通亮,50余件摄影书画作品,挂满了整个客厅。“你看这张照片,是现在的较场口,走下去是十八梯,以前有个伞厂。”尽管此刻面对的是几位重庆人,但王庆民坚持用一口不太标准的普通话作讲解,他称这是抓紧每个练好普通话的机会。

王庆民个头不高,笑容和煦,满头夹着少许银丝的黑发,让人完全看不出他已是78岁高龄。王庆民和妻子王琴香在戴家巷住了40多年,王庆民曾是一名书画艺术工作者,客厅不少字画都是他本人的作品。

问及为何开这个展览,王庆民眼中闪着自豪。他说,近年来,随着戴家巷进行城市更新改造,变美后的临崖小巷,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市民、游客前来打卡,时常就有人向王庆民打听关于这里的记忆。作为戴家巷的资深原住民、老渝中区人,王庆民觉得自己有义务将这片土地的记忆告诉更多人。于是,在家人的支持下,王庆民找出儿子王祥(40岁,中国摄影家协会成员)拍摄的重庆照片,又去图书馆搜集资料,打印出数十幅老重庆照片,再加上自己的字画作品,将客厅布置成了如今的微型展厅。

王庆民开放自家客厅已有两年。他说,只要自己当天无事,就会在早上9~10点打开家门,一直开放至傍晚。

“接待了至少几百位吧,数不清啦。”问及接待人数,王庆民笑呵呵地回答道。他说,除了市民、游客,还有来自外国的友人来参展。前不久,他还一次性地接待了40余名来自四川美术学院的学生。

▲王庆民说,这是厚慈街街头集市老照片。街道不宽,两旁不少灰墙黑瓦的低矮老屋,集市就沿着街道蜿蜒摆出,很是闹热。王庆民的妻子很喜欢去那里买新鲜蔬果,不过王庆民懒得爬坡上坎,更喜欢去较场口的石灰市菜市场买菜。

▲这是王庆民打印装裱的中国美术馆馆藏作品,拍摄者为贺兴友。 山城棒棒军,是山城的一大记忆符号,每次王庆民给人介绍起这张照片时,都忍不住模仿一下棒棒与雇主的经典对话。 “棒棒!棒棒!” “来喽,来喽哟!”

▲这是王庆民打印的一幅作品,名为《渝城图》,能让人看到一百多年前的重庆风貌。 他说,川江上航行的大小木船、岸边一座座古城门、崖上竹木撑起的吊脚楼、挑担的小贩、等客的棒棒……这些重庆最本土的元素,组成了一幅“重庆版清明上河图”。

▲这是多年前,王祥为母亲王琴香在戴家巷拍摄的照片。背景是戴家巷特有的青石板阶梯和临江景观。 王庆民说,以前的戴家巷虽然在城市中心位置,但由于路面老旧巷子深,出入的多只是居民。经过此番城市更新改造后,戴家巷既保留了老街的风貌,又多了文艺范和很多耍事,前来打卡参观的人络绎不绝。

重庆晚报-厢遇首席记者 王薇  记者 柏雨欣  摄影报道


编辑:戴林

校审:李琅

总值班:严一格


本站声明:

本站论坛的文章由网友自行贴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帖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

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

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


重庆晚报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重报集团22楼

运营热线: 023-63315186

轨客网 ( 渝ICP备13006218号-1 ) --->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996号

网络报警渝公网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