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黑叶猴 文/吴凤鸣 今秋随《地理·中国》栏目组进黑山谷拍摄黑叶猴,心情一直都兴奋着。黑叶猴又名乌猴,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现存数量极少。而在万盛黑山谷,却有几十只黑叶猴长期居住。据黑叶猴观察员王老师讲,黑叶猴常出来觅食,因此有很多人见到并拍到过。我去黑山谷倒是有很多次了,却和黑叶猴素未谋面,心里一直想着有朝一日能一睹其真容,便是人生一件幸事了。 我们从黑山谷南门坐索道进谷,刚下索道,王老师便带我们进入一条小道走了近50米,我们就到了黑叶猴常居住的一处洞穴。王老师指着路左边的一处悬崖中间凹进去的地方说,那就是黑叶猴经常居住的洞穴了,今天运气不好,黑叶猴不在。我们朝王老师所指方向看去,洞穴不大,可能有四五平方米左右,但四周极度险峻,让人无法靠近,里面干燥无杂物。 拍摄组的人员从各个角度仔细拍摄黑叶猴居住的洞穴,似乎此时里面真住着三五只或七八只黑叶猴,拍它们的窃窃私语,拍它们的其乐融融,拍它们好奇的表情,拍它们黑眼珠骨碌碌直转的模样…… “今天它们可能出去找吃的了,昨天都在。我还拍了它们。”正当我们遗憾着准备往别处去,黑山谷的一名50多岁的清洁工大哥向我们走来,看着我们背着长枪短炮,就知道是为黑叶猴而来。他边走边拿着手机给我们看,“看到没有,它们正吃东西。可爱得很。”是的,清洁工大哥的手机相册里,一只黑叶猴坐在一旁,另一只一手抱着一只小黑叶猴,另一只手正在往嘴里塞东西,嘴边的两撮白毛很是显眼,那专注的样子,让人觉得这特别赋有灵性的动物是那样高贵又可爱。清洁工大哥说,他在这一带经常看到黑叶猴上蹿下跳的,七八只的样子,看到他们也不会怕,自己玩自己的。 “你会喂给它们食物吗?”我们同行的有人问。“偶尔会丢给它们一个苹果,面包之类的。但你不给它们也不会来抢。”“怪不得它不怕,它感觉与你们亲近了,大家都不会伤害它们。”“可能是这样。”清洁工大哥笑笑。 告别黑叶猴的常居之地,我们继续寻访黑叶猴。 “大家看,我就在这棵树上拍到过黑叶猴。”同行的摄影师大顺往前几步,拉下一棵路边的树枝。我们抬头上一看,树不算高大,枝叶也不算多,椭圆形长条叶片下方,有棕色小果。这是一棵什么树呢?难道这树上的叶子或果子是黑叶猴喜欢吃的食物之一?我们都这样猜想。同行的林业专家黄老师上前一步,摘下一片叶子,撕开,说:“这树叫尖叶榕,黑叶猴喜欢吃这叶子,这叶子里有浆液。”“吃尖叶榕的叶子它会有选择吗?”“当然会,它不会选择老叶子,喜欢吃嫩叶,或嫩芽,里面浆汁里有它最喜欢的味道。”黄老师笃定地说。我们都抬头看着这棵尖叶榕,也是只见树枝树叶,不见黑叶猴。我们多么想在大家想念它的间隙,它会突然出现在眼前,给我们一个惊喜。 没见到黑叶猴,大家继续在黑山谷里寻访。有人说,黑叶猴虽然在黑山谷多处出现,但能见到它也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我们也这样宽慰着自己。 我们一行从上午一直走到下午,沿途见到了很多黑叶猴喜欢吃或曾经吃过的食物,如酸枣,野生猕猴桃,无根藤、女贞等,就是没有见到黑叶猴的身影。 再有几分钟我们就出谷了,今天应该与黑叶猴无缘相见了,大家都心有不甘,显得垂头丧气。 “咦,什么东西?”正当大家准备继续往北门出谷的时候,同行的小张突然被什么东西砸了一下。她摸了摸头,抬头往上看:“呀,黑叶猴!”小张忍不住尖叫一声,又赶忙用手捂住了自己的嘴,生怕自己的叫声吓跑了黑叶猴。大家也寻声抬头望去,只见一只拖着长长尾巴的黑叶猴正坐在我们头顶的一棵树杈上吃着啥。我们都屏住了呼吸,睁大眼睛,悄悄地欣赏着这突如其来的惊喜。 黑叶猴可不管这些,只见它专注地吃着,嘴边的两撮白毛一上一下,吃完手中的东西,随手一扔,便把一个梗或一个核扔到了地上,又去摘另一个。它就这样自顾自地吃,也不管有没有人看它,有没有人拍它,有没有人讨论它。它高高在上,对于我们的存在,完全视若无睹。林业专家黄老师悄悄说,对,这是一棵酸枣树,酸枣是黑叶猴最喜欢吃的食物之一。好像树杈旁边可吃的果子都被它吃完了,只见它纵身一跃,轻盈地跳到另一个树杈上,坐好,开始摘下一个果子。我们就这样,用惊喜的目光追随着这只黑叶猴在酸枣树上攀爬跳跃,自由快乐地寻找食物。 夜幕已开始降临,大家收拾好心情归家。一路,从远处传来“噢噢”的声音,似乎是黑叶猴在欢送。我们都相视而笑,不管是不是,我们当如是。 (作者单位:万盛经开区党工委宣传部) 责 编 钟 斌 主 编 陈广庆 策 划 胡万俊 重庆晚报夜雨版面赏析 |
本站论坛的文章由网友自行贴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帖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
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
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