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轨客网-重庆晚报官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寻城记 | 到弹子石老街 酿造有温度的手工东巴纸

2023-11-21 11:15 |来源:重庆晚报 |分享到微信

放大 缩小

好惊喜,在南岸弹子石老街,也可以“遇见”丽江!重庆晚报记者听闻在长嘉汇里面,藏着一个可以做手工东巴纸的店。据说那手工纸和宣纸一样有上千年的历史,既古老神秘又独具魅力。这手工东巴纸,怎么能让大家错过?

11月14日,记者一路问过去,会有什么收获呢?

晒干的荛花树皮

东巴好纸

选用野生荛花

店长姓石,成都人,自称石石,前几年才从丽江的总店调到重庆。

石石带着记者看了制作东巴纸的主要原材料——野生荛花,装水后用来捞纸的大石槽,还有晾晒手工纸的木板(闲置中)。她说,纳西当地人称荛花为“弯呆”。野生的荛花,又分澜沧荛花和丽江荛花,当地人分别叫“然弯呆”和“阁弯呆”。据相关考证,澜沧荛花最佳,白地(白水台)所产的手工东巴纸最出名,常被称作白地纸。荛花的皮呈象牙白色,制作出来的东巴纸,纤维细腻有光泽,厚实又坚韧,还可以用纳西族传统竹笔或者毛笔,搭配松烟墨,两面书写也不会透。

荛花主要分布在海拔2600米至3500米的高寒山区,采摘下来的荛花枝条经过晾晒,1公斤荛花晒干后,大约只剩下6两。再经过浸泡、撕外皮等过程的处理,可利用来制纸的部分大约只剩一半。而且野生荛花生长极为缓慢,故十分珍贵。

限于原材料和制作工艺等原因,东巴纸的产量很小。据说当地一个人一天仅能做几十张手工东巴纸,主要用途还是抄写东巴文的东巴经。

东巴纸的制作方法一般由当地的东巴掌握。东巴翻译过来叫“智者”或“巫师”,东巴可以说就是全才,什么都懂,什么都会,东巴通晓纳西族的祭祀、农牧、医药、礼仪等知识,很受尊敬。

东巴文,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仍在使用的象形文字,千百年来,以东巴纸为载体的灿烂东巴文化传承至今。东巴纸的制作技艺,是第一批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技艺。可以说,东巴纸是今天中国仍在继续使用的最古老的纸张之一。

百年前的东巴经典(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藏)

一纸千金

源于文化厚重

石石带着记者参看了店内的东巴纸,说现在店里除了用来书写的纸,还有很多文创产品,将自然的植物融入纸间,既环保又温情:有的加了三角梅,有的加了八角金盘,有的加了枫叶,有的加了羊齿草……它们很受年轻人欢迎。

石石说,手工的东巴纸,可以作为收藏品。国内外的博物馆,都收藏有东巴纸作为载体的经文。据说,还曾有国外收藏家在深圳以2万美金购一张手工东巴纸,引起轰动。

这么贵?传世古纸蚕茧纸——晋人茧纸,2016年三张拍卖价为630万元。王羲之写《兰亭序》就用了蚕茧纸和鼠须笔。蚕茧纸极为罕见,这才算贵的。

而且,手工东巴纸制作流程很费心力,也对健康有要求。制纸人若手受伤,碰到荛花有微毒,会过敏,脸部浮肿,鼻子眼睛发炎溃烂。所以经常做手工东巴纸的东巴,常隔一段时间,就需服一种叫“少七”的草药来解毒(有的说强身健体)。当地人一般认为,身体健康且有福德的人才能制作好的手工东巴纸。

石石给记者取下一把晒干的荛花,支持记者回家用浇纸法(框内浇灌成型)手工制作东巴纸试试,然后赶紧去洗了手。

等石石回来,记者表示了疑惑:既然知道荛花有毒,为何还用荛花制作纸呢,可以考虑桑和竹啊?石石说,经各种工序,制纸人可以去除其绝大部分毒性,对人已无太大的伤害。更何况,还可用中药治疗。荛花的树皮含有微毒,制作的纸就具有防蠹虫和霉菌的优点,老鼠也不会啃食,存几百年不是问题。现在丽江当地的博物馆,还有国博,以及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甚至在法国等国外的博物馆都藏有东巴纸文物。

石石说,她空闲的时候,就会读相关的书籍,还去了一些博物馆参观。丽江市博物馆就藏有明代万历年间(1608年)的“甘珠尔”经书(108卷),这是迄今保存最久、最完整的东巴纸文献,至今已有四百多年历史。有旁证的文献资料,说东巴经文献还可追溯到宋仁宗时(十一世纪中叶)。

在法国巴黎语言文化大学图书馆,也收藏有东巴纸制作的古籍藏本《黑白争战》。《黑白争战》描述了东巴神话中,白部落与黑部落在争夺太阳的战争中,一个个生动的战斗场面。

而丽江市博物馆的馆藏文物——创世史诗《崇般图》也很出名。《崇般图》译作《创世纪》,描述了天地万物形成后,产生了人类,在洪水中幸存下来的崇仁利恩历尽艰险娶回天神之女,生下三个儿子。

东巴神话

既神秘又亲切

根据石石的推荐,记者在网上搜索看到了很多博物馆的东巴纸馆藏品,又了解到更多。

据悉,东巴文最早是写在木头和石头上的,纳西语称“思究鲁究”,意为“木迹石迹”,见木画木,见石画石。

“手握金鹿送来的竹笔,沐浴着蓝鸟带来的灵感,面对粗糙的树皮,用刚萌芽的智慧,观察星圆曲之势,察龟文鸟迹之象,博采众美,合而为字。”这是纳西东巴始祖丁巴什罗造字的记载。纳西先民,观天地、日月、山川、木石、鸟兽等物象而造型,创制了原始图画象形文字——东巴文。

这和我们很多人都知道的神话传说——伏羲仰观天文俯察地理以画八卦,还有神龟负河图等很相似,也和我们先祖们喜欢在石刻中“留言”的爱好不约而同。

还有东巴文——“开天辟地”,天地之间也有一把斧头图案。和我们的神话故事盘古拿斧头开天辟地很相似。

真是很有意思。据石石说,目前记录东巴文的文字有1400多个单字,但它可以翻译为一个字或者一句话,所以它们形成的东巴经卷帙浩繁,且很多读不懂(分散在全球十多个国家),需要上了年纪的东巴翻译。

可以说,每一张东巴纸的背后都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先贤们写在纸上的心思,经历了千年悠悠岁月,后辈也可看见。看来,只有体验做手工东巴纸,才能体会其中蕴含的深厚文化、无穷智慧和丝丝温度,一起试试制作一张有生命力的手工东巴纸吧!

手工体验

一次独特难忘的造纸之旅

材料:

荛花树皮、石臼、抄纸架(绣框代替)、盆、勺子、镊子、擀面杖、鹅卵石……

步骤:

第一日,清洗荛花树皮,泡一夜。

第二日,将泡好的荛花树皮煮几个小时。

将煮好的荛花树皮,放入石臼反复捶打。

用镊子挑出“剥树皮时漏网”的黑色树皮。

将纸浆泡入盆中搅拌,至纸浆均匀分散在水中,继续挑出杂质。

用勺子将纸浆原料均匀铺上绣框。

第三日,静置晾晒数小时,待纸张半干时用擀面杖推平。

继续晾干,等纸张八成干时,用鹅卵石砑光。

等阳光晒干成型……

重庆晚报-厢遇记者 杨雪

编辑:蒋丽霞

校审:罗再芳 

总值班:杨飞

本站声明:

本站论坛的文章由网友自行贴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帖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

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

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


重庆晚报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重报集团22楼

运营热线: 023-63315186

轨客网 ( 渝ICP备13006218号-1 ) --->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996号

网络报警渝公网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