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鲁迅故里 文/江辰宇 一直想去一个有山有水、文化底蕴浓厚的地方,于是我启程来到了鲁迅的家乡——绍兴。 绍兴是一座古朴的历史文化名城,人杰地灵,群星灿烂。也许是因为以前鲁迅先生的文章留下的印象太过深刻,才觉得这里的一切陌生又熟悉。 一到鲁迅故里便被一幅巨型壁画所吸引,主图是一幅描绘着先生故居整体外观和街景的黑白画,构局精美,细节清晰,左上方的“鲁迅故里”四个大字十分醒目。右侧绘着先生的半身像,手指间夹着一根点燃的烟。他紧锁眉头,眼神犀利,笃定地凝视前方,那忧国忧民的神态不禁为之动容。壁画前的几个小孩嬉戏玩耍的造型,让人一下便沉入先生那些栩栩如生的童年回忆。 知晓鲁迅先生是从初中课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开始的,如今终于来到他的童年乐园——“百草园”。其名虽雅,但在我们眼中这其实就是一个普通菜园。童年时,鲁迅经常和伙伴们在园内嬉戏玩耍,夏天在树荫下乘凉,秋天在泥墙根一带捉蟋蟀,冬天就在雪地上捕鸟,想来便饶有趣味。 现在的百草园,除了那棵挺拔的参天大树,其它植物花草被精致的篱笆围了一圈,依旧葱郁一片。一边观看,一边不禁忆起文章所描述的:“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现在,角落里还有那道泥巴墙,似乎还能寻到些许鲁迅的童年身影。 继续向前走,一阵阵浓郁味道迎面而来,原来是臭豆腐、梅干菜、香糕等绍兴特产香味四溢,靠左侧走一会儿就抵达著名的“三味书屋”。书屋坐东朝西,原是寿家书房,书房里便挂着寿镜吾老师的画像,鲁迅评价他是“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寿老先生品行端正、性格耿直,终身以坐馆授徒为业,为人和治学给鲁迅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给他产生极大影响。 屋正中悬挂着“三味书屋”匾额,两侧柱子的对联——“至乐无声唯孝悌,太羹有味是诗书”系清朝著名书法家梁同书所写。据寿老先生儿子回忆,“三味”即“读经味如稻梁,读史味如肴馔,诸子百家,味如醯醢”,查阅资料方知“醯醢”是调味品。匾额下挂着一幅《松鹿图》,学生每天上学要先对着匾和图行礼,然后才开始读书。可以看见鲁迅的课桌紧挨着墙,课桌上端正地刻着一个“早”字,以此勉励自己珍惜时光。 绍兴的历史是一页一页累积起来的历史,是一条街一条街走出来的历史,两个历史街区都回荡着文化名人昔日的生活气息。一条小河从鲁迅故居门前流过,乌篷船在河上晃晃悠悠;一条窄窄的青石板路两边,一溜粉墙黛瓦、竹丝台门、花格木窗建筑,错落有致。文字是有魅力的,从小读到的文学作品是有魔力的,会印刻进脑海里,陪伴走过岁月。 鲁迅先生是一本厚重的书,每一页里都流淌着一段往事。虽然在鲁迅故里的停留只有短短几个小时,但只要踏上了这一方土地,接上了这里的“地气”,日后再慢慢“反刍”和回味,就会越来越觉得不虚此行。 在先生的世界里漫步,心情难以平静,鲁迅故里仍旧回荡着他呐喊的声音,仍然跳动着他生命的脉搏…… (作者系重庆市作协会员) 责 编 钟 斌 主 编 陈广庆 策 划 胡万俊 重庆晚报夜雨版面赏析 |
本站论坛的文章由网友自行贴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帖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
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
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