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轨客网-重庆晚报官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重庆瞭望 | 短剧可“出圈”,不可“出格”

2023-11-23 08:16 |来源: 重庆瞭望 |分享到微信

放大 缩小

近段时间,短剧爆火、热度“狂飙”。

霸道总裁、性别互换、重生复仇……如今,各类微短剧充斥互联网,意外反转的剧情、跌宕起伏的情节让不少网友欲罢不能,不少“霸总短剧”不仅在国内大火,也风靡海外。与此呼应的,则是包括淘宝、小红书、美团在内的各大互联网平台,都在积极布局短剧行业。

近两年,网络微短剧迎来快速增长,有业内人士甚至用“这一行,有些疯了”来形容行业的火爆。不过,市场发展良莠不齐,剧集时常出现色情低俗、血腥暴力、格调低下、审美恶俗等内容,也引发网友和业内人士关注。

一集只有短短几分钟的网络微短剧,为何能有如此高的关注度?微短剧市场又该如何规范,未来会走向何方?

▲今年微短剧的市场,类型日益丰富化。/重庆瞭望截图


01

微短剧有多火?

据《2023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最近半年内,我国超10亿的短视频用户中,有50.4%看过3分钟以内的微短剧、微综艺、泡面番;德塔文《2023年上半年微短剧市场报告》显示,2023年上半年共上新微短剧481部,超过了2022年全年上新的454部。有业内人士估算,今年最终上线的微短剧数量将突破800部。

根据公开第三方研究报告,2022年短剧全年市场规模在100多亿元,2023年微短剧规模预计突破300亿元。

短剧在资本市场同样表现火热。近期,短视频概念股集体飙涨,中文在线7个交易日股价翻倍,天威视讯走出八个涨停板。与此同时,大量资本玩家正在跑步进场,此前有媒体报道,聚美优品创始人陈欧正在组建短剧平台并推进版权交易,除此之外,柠萌影视、遥望科技、掌阅科技、果麦文化等上市公司也陆续披露了公司在短剧方面的布局。

有人一边刷着短剧,一边产生疑问:网络微短剧,为啥这么火?

爽点密集。不同于电视剧、电影或者网剧,微短剧内容短、集数多,一集虽仅有短短几分钟,但情节紧凑,矛盾冲突集中,故事快反转,剧情爽点密集。可能仅需一两集的功夫,剧中角色就可以到达人生巅峰。

快节奏、高密度、夸张甚至略带狗血的剧情,能在短时间内满足受众的情感需求。有观众形象地称其为:“智商-100,快乐+10000。”

观看便捷。微短剧的很多用户,是基于短视频平台培养起来的。在视听层面主打“轻量”的微短剧,时长短、节奏快,每集信息量丰富,能在短时间内获取关键内容,而时长短的特点,又便于见缝插针观看,也可以随时掐断暂停,符合当下人们阅读和观影习惯。

有人形象地指出,短剧填补的是人们大把的碎片化时间,它足够短,足够娱乐,足够杀时间。

精准投喂。如今,我们都生活在各式各样的“算法”之中。对于微短剧制作方和播放平台来说,利用“算法”制作、推荐迎合用户特定需求的同类微短剧,是其摸清市场需求的重要手段,当某类剧集切中用户喜好,便加大投送力度,以“精准投喂”的方式增强用户黏性。

回报丰厚。兼具成本低、拍摄进度快、故事简单、爆款题材等特点,微短剧以较低的成本撬动极高的回报,这也是众多资本企业进军微短剧领域的重要动力之一。

剥离了明星与特效等投入,微短剧的制作成本相对较低,一般一部微短剧成本只需一二十万,但是一旦成为爆款,回报可达百万甚至千万以上。近日,短剧《黑莲花上位手册》遭下架,有消息称该剧上线仅24小时,充值付费就高达2000万元!

▲最近在美国走红的短剧App“ReelShort”,“霸总”爽剧不仅在中国有市场,在海外一样广受欢迎。/重庆瞭望截图


02

近两年,不少有格调、有质感、有温度的微短剧作品引发网友共鸣。不过,方兴未艾的微短剧,同样面临良币与劣币共存、精华与糟粕混杂的问题:

市场“野蛮”生长。有资深制片人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今年是小程序短剧大火之年,身边的人都下场了”。

“一周拍完,一月上线,一部直接财富自由”。对于不少入局者而言,微短剧是“以小博大”的好生意。正如上文所讲,众多资本企业嗅到微短剧的市场潜力,纷纷进入该领域,企图分一杯羹。其中,部分入局者只当这是“跑马圈地”的竞技场,并不关注行业发展究竟如何。随着入局者、搅局者以及从业者越来越多、良莠不齐,也使得微短剧市场充满各种不确定性,更有甚者,一些小程序短剧平台,打着短剧的幌子行骗,诱导充值付费。

剧情同质严重。“霸道总裁追娇妻”“穿越回古代夺王位”“扮猪吃虎”“平民赘婿”……随便打开一部微短剧,总有一款剧情似曾相识。

当下,微短剧剧情同质化严重,“撞衫”时有发生。首先,行业的低门槛,使得不少粗制滥造的内容浑水摸鱼,剧本剧情之间互相借鉴屡见不鲜。其次,微短剧同样以轻量见长,制作成本低、周期短,一个小程序短剧编剧曾表示,十天就能写部剧,在求快求量的要求下,剧情“撞衫”也就不足为奇。还有,当某一类短剧模式和题材在市场获得成功,便会出现大范围的模仿和复制,甚至情节一模一样,只是换了个人来演。

内容格调不高。部分微短剧,实际上是视频版的爽文型毒鸡汤,以浮夸的剧情、俗套的内容、夸张的表演博眼球,拿捏观众情绪,没有底线地制造矛盾,毫无逻辑地虚构情节。不少作品更是背离主流价值观念,在剧中宣扬暴富、色情、性别对立、封建迷信等,大玩伦理梗、大打擦边球,难登大雅之堂。这些内容虽会让人短期内“上瘾”,却很难带给观众新鲜感和良好审美体验。

▲云合数据发布的2023年上半年全网微短剧霸屏榜。/重庆瞭望截图


03

网络微短剧走上C位,折射出当下影视行业生产消费的新趋势,也为相关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路径。不过,剧集虽短,但不能短视,网络微短剧不能只有矛盾冲突和感官刺激,更不能成为低俗恶搞、逐利圈钱的代名词。

此前,由自媒体博主“夏天妹妹”和“煎饼果仔”自制的短剧《逃出大英博物馆》在网上爆火出圈,在抖音上的累计播放量破3亿,第一集更是获得了过千万的点赞,央视新闻、人民日报等多家官媒点赞转发,外媒也加以报道。

被贴上“2023年最盈利赛道”标签的微短剧,该如何加强规范?又该走向何方?

监管要有力。从去年11月份开始,国家广电总局就已开始着手对网络微短剧进行专项整治。截至今年2月28日,共下线含有色情低俗、血腥暴力、格调低下、审美恶俗等内容的微短剧25300余部,下架含有违规内容的“小程序”2420个。

下一步,国家广电总局将不断完善常态化管理机制,从加快制定《网络微短剧创作生产与内容审核细则》等7个方面加大管理力度、细化管理举措。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网络微短剧创作生产与内容审核细则》的制定,将为网络微短剧的创作和生产提供明确的规范。

对于微短剧的监管和治理,不能限于“一锤定音”,关键要让监管规范化和常态化,以监管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不断提升对行业的治理水平和治理模式,引导微短剧行业向积极健康的轨道发展。

在上海中联(重庆)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执委会副主任刘超看来,对所有微短剧进行事前审批审查,既不现实,也不符合网络时代的时效要求,因此,要进一步加强对微短剧的事后审查和惩戒力度。当前,由于违法成本较低,处罚力度较弱,一些违规微短剧只是被下架或者限流,发布者并未“伤筋动骨”。实际上,如果问题较为严重,可由平台方向行政机关反馈,由网络主管部门或公安机关介入处理,提高发布者违法成本,一方面,对相关责任人能起到惩戒作用,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他们对自我行为的监督。

行业要有矩。无规矩不成方圆。除了监管层面的努力,行业内外“同向发力”也是推动微短剧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平台层面,要在微短剧治理上担任好“助攻手”角色,落实好主体责任,常态化开展自查自纠、立行立改,及时健全完善管理机制,对发现的违规内容及时上报并纳入“黑名单”。近日,抖音、快手、微信等短视频平台宣布,打击违规低质微短剧,就向外界释放出积极信号。

有自律的行业才有真正的发展。短剧行业要行稳致远,行业内部自律至关重要。行业参与者要互相监督,共同抵制违规低俗内容。短剧制作者更要加强自律、严守底线,不能为了利益和流量,不顾社会效益,一味求俗媚俗,更不能打法律擦边球,拉低行业标准和口碑。

▲自媒体博主自制的微短剧《逃出大英博物馆》在网上爆火出圈。/重庆瞭望截图


内容要有“品”。短剧不应该是简单的快餐文化,应该有一定的艺术水准,更不能随意被资本裹挟带偏。

微短剧行业要获得高质量发展,就不能只停留在只求爽感、不顾质感阶段,必须拿出诚意,在作品的拍摄水平和制作水准上下功夫,在剧集的思想、立意、情感、艺术品位等方面花心思,不断创作出更多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为人民留影、为时代留声的经典之作。

我们期待,微短剧可以“乘风破浪”;我们坚信,微短剧必将大有作为。当更多有品质、有格调、接地气的微短剧刷屏,更多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精品微短剧剧目出现,届时,我们方能拍着胸脯大声喊道:这样的微短剧,值得“上头”。


原标题:重庆瞭望 | 短剧可“出圈”,不可“出格”

编辑:蔡静

校审:罗再芳

总值班:杨飞

本站声明:

本站论坛的文章由网友自行贴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帖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

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

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


重庆晚报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重报集团22楼

运营热线: 023-63315186

轨客网 ( 渝ICP备13006218号-1 ) --->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996号

网络报警渝公网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