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冬天 文/周丁力 深秋的红叶与黄叶既可以视为秋天向冬天发出的漂亮的请帖,也可以视为冬季向每个人递过来的华丽的名片。 当远山上的树木擎起红叶,当道路两旁,或者小区门口的梧桐树与银杏树将黄叶飘洒,我们便知道,冬天已经蹑手蹑脚地来了。 我想,四季之中,最不招人喜欢的大约就是带来严寒的冬天了。然而,除了生活在热带的人们,谁又能躲开冬天呢?因此,与其缩手缩脚地进入冬天,不如抖擞精神挺身走进冬天。要知道,寒冷的冬天固然给我们带来有不少麻烦,但这冬天的寒冷也能催生出许多特有的趣味与感动。 如果没有冬天的寒冷,我们去哪里领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惊喜和“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壮丽景象呢?如果没有冬天的寒冷,我们又到哪里去欣赏水仙花与腊梅花的娇艳呢?在冬天的寒冷里,未结冰的河比任何时候都安详,结冰的河比任何时候都坚强。银杏叶与梧桐叶金黄耀眼,从深秋走来的枫叶也红艳无比。山坡上,一些被寒冷摘尽了叶子的树,树枝舒展而遒劲,在灰白天幕的映衬下,远远望去,像一幅奇异的木刻画,深邃而神奇。 冬天的寒冷还丰富了我们的日常感受。比如我们的小家,即使是比较简陋的家,在天寒地冻的包围下,也显得异常温暖。于是,由一句“到家了”的平常话语带来的感受,比在其他任何季节里更显得鲜明,且内涵丰富。家庭的一个中心——炉灶中的火苗,在冬天便有了更加欢快的跳动;家庭的另一个中心——饭桌上,那饭菜的热气蒸腾里,弥漫着比其他季节更多的温情与幸福感。 不要说“雪中送炭”了,冬天里,即使有人给我们递过来一杯白开水,捧手中,也会使我们倍感温暖和亲切。在寒冷中喝的热汤,滋味更长;在寒冷中品饮的酒,暖意更浓;在寒冷中添的衣,令人倍感熨帖。在寒冷中,平时我们不太注意、不太在乎的东西有了新的含意,比如一堵挡风的墙,比如在公交车上被邻座及时关闭的车窗,比如寒风中亲友送来的平常的风衣或帽子,比如一句家常的嘘寒问暖的话语…… 冬夜寂寥,但清冷的冬月,令我们双目与神智更加清澈,稀疏的星光令我们的思绪更加幽深。冬夜无比静谧,没有春夜无处不在的撩拨,没有夏夜难耐的燥热,没有秋夜清凉的诱惑。冬夜里无论是读书、写字、沉思、闲谈、做家务,比起其他季节来,我们更容易进入角色。寒冷虽然限制了我们的活动半径,但可以增加我们的安定与自省。 没有冬天的寒冷,我们就不会有滑雪、溜冰的快意,不会有冬泳的勇敢,不会有在寒风中寻梅的诗意盎然,也不会有用冻红的双手,堆雪人、打雪仗的乐趣,古今诗人们也不会写出“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的诗句。 冬天的寒冷其实也是一种有益的教诲。它令我们更深切地体会到温暖,更加珍惜阳光,珍惜散布在我们周围各种不同的温暖与善意。珍惜那只伸过来的温暖的手,以及那个虽然普通却漾着暖意的微笑。 冬天的寒冷也是一种必不可少的考验,冬小麦需要,梅花也需要;冬天的寒冷,又好比人与人之间发生的一种不留情面的批评,忠贞的爱情也需要,纯洁的友谊也需要,健康的成长也需要。 既然冬天的寒冷,是我们必须、也应该面对的,我想,在无畏地穿越寒冷的同时,我们还应该学会在寒冷中获得特有的快乐与醒悟、趣味与感动。 (作者单位: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编辑部) 责 编 钟 斌 主 编 陈广庆 策 划 胡万俊 重庆晚报夜雨版面赏析 |
本站论坛的文章由网友自行贴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帖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
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
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