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心佳园社区广场架起“家门口的互助小摊”。 (受访者供图) “公益理发”互助小组为老人理发。(受访者供图) “好邻维修”互助小组成员上门维修。(受访者供图) “民心佳园F区三号门附近有一老人长时间在路口徘徊,急需帮助!”近日,两江新区金山街道民心佳园社区“楼层互助”志愿服务项目微信群里,收到一条来自互助小组成员的消息。 得知消息后,“楼层互助”项目工作人员立刻赶到现场。原来,该老人新近搬入小区,独自下楼散步后就迷路了,找不到回家的路。 经工作人员多方打听,最后,老人被安全护送回家中。“谢谢你们的热心,送我婆婆回来,下次我们一定注意,不让老人单独出门。”老人的儿媳妇感激地说道。 在民心佳园社区广泛开展的“楼层互助”,目前已建起文体活动、公益慈善、生活服务、社区事务等“网格+”互助小组31个,开展主题沙龙、话题活动、围坐议事等各种类型活动上百余场,成为服务群众、激发群众自治的基层治理新动能。 以居民需求为导向 全新组建31个互助小组 “互帮互助、邻里友爱、团结亲善……楼层互助理念很符合自己的期待。希望有更多的人参与其中,通过楼层互助感受到温暖。”居民罗开龙今年8月加入“楼层互助”,说起“楼层互助”,他充满期待。 原来,今年8月,民心佳园迎来了一批新住客。为了让这些“新人”在社区感受到归属感,“楼层互助”项目部决定成立“迎新相遇”互助小组。通过动员,民心佳园社区出了名的热心大姐吴秀珍第一个响应,她还邀请自己的家人、朋友一同加入。 8月25日,“迎新相遇”互助小组邀请新老居民开展首场迎新沙龙,主题就是“新旧共融,邻里之约”。小组成员们共同参与绘制了一份“迎新地图”,以帮助新居民更好地了解社区情况。罗开龙作为老居民代表参加了活动。 喜欢摄影摄像的罗开龙,就是那次被邀请加入“楼层互助”的采编共绘小组。 此后,罗开龙参加了“幸福像花儿一样”楼层互助话题活动。当天,新老居民们一起制作了1000余支手工郁金香,并在“心意卡”上写下自己心中渴望的“楼层互助”。 “这种活动既动手又动脑,人人都能来,还可以跟邻居们聊聊天,拉近感情,以后要多开展。”活动中,罗开龙利用一技之长,用相机记录现场的美好时刻。 以居民需求为导向,短短一年内,民心佳园社区就组建互助小组31个,开展各类互助服务活动上百余场,服务对象涵盖社区青少年儿童、家庭妇女、孤寡老人、特殊群体以及困难家庭等,其中不乏为残疾人链接就业培训与岗位、帮助迷路老人回家等专项互助服务。 引入社工 让“楼层互助”理念延续 事实上,早在2016年,民心佳园社区就组建有“楼层互助”小组。那为何时隔7年后,又重新组建呢? 这得从民心佳园的历史说起。 民心佳园是我市首个公租房小区,于2013年12月成立,有55栋现代高层电梯房,常住人口5万余人,辖区还有17家单位。随着入住人口不断增多,社区服务力量出现明显不足。 2016年,两江新区金山街道提出“楼层互助”理念,决定在民心佳园社区开展“楼层互助”志愿服务。 在社区的推动下,民心佳园组建了多达676个互助小组,在社区55个楼栋广泛开展“代接、代送、代购、代修、代陪、代缴、代保管”7类服务。 由于志愿服务覆盖广做法实,2021年,该项目还获评第三届重庆市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 但“楼层互助”志愿服务很难靠社区力量持续推进下去。 “民心佳园人口多,流动性非常强。”民心佳园社区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许多老居民搬走后,以前的小组就剩“空壳”了。 为了让“楼层互助”的理念延续,2022年底,民心佳园社区觅到重庆两江新区益博青少年发展中心(简称益博中心)。 没想到双方一拍即合,决定深度推进“楼层互助”项目。 激发居民互助热情 让“楼层互助”深入人心 “楼层互助”项目的初衷,是为人们走出家门创造条件,扩大邻里产生互助的可能性。因此,能否激发居民热情,是“楼层互助”项目持续开展的关键。 今年初,益博青少年发展中心正式承接“楼层互助”项目后,决定把过去的互助小组全部打散,以居民需求为导向,重新组建互助小组,开展持续性提质服务,由“建组织”到“强引导”。 如何强引导?“楼层互助”项目组可谓动足了脑筋。 一是采用传统的逐层逐户派发传单、张贴海报方式,让住房家喻户晓。 二是通过互助小组微信群、视频号、居民抖音号、小红书等平台,进行“楼层互助”话题征集。 三是在民心佳园社区广场,时常架起“家门口的互助小摊”,向广场居民现场发布“楼层互助”信息,开展活动,引领居民参与。 “我住在35栋,这栋楼有不少高龄空巢老人,还有出行不便的残疾人。我年轻时会理发,现在还有这门手艺,能不能组建一支公益理发小组?”日前,不善言辞的居民陈秀芳走到“家门口的互助小摊”前,小心翼翼地提出的想法,希望能为社区内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每月免费理发。 陈秀芳的想法在微信群里发布后,很快得到响应,而且来了几个志同道合者。 今年重阳节,“公益理发”互助小组正式成立。当天,为35栋困难老年居民免费理发后,陈阿姨成了邻居心中的“最美理发师”。 63岁的居民李洪金退休前是汽车维修厂的维修工。今年,他加入了“好邻维修”互助小组。这个小组针对“两江榜样人物”、退役军人、老党员、高龄老人以及长期参与志愿服务的人群,提供上门维修服务。现在,“好邻维修”互助小组已有6人。 “其实,楼层互助并不缺少‘土壤’,当居民看到楼层互助改善了街区的环境和生活状态时,正向的改变就会自然而然地发生。”项目承接方、重庆两江新区益博青少年发展中心主任毛雯妍说,“楼层互助”尤其关注居民的实际需求,并注重发掘本土的互助资源,动员居民自己参与到互助中来,“寻找、动员、组织、分担、运转”楼层互助的“五步工作法”已逐步形成。 “‘楼层互助’是持续发现人与人、人与社群、人与社区之间的关系,支持居民互动互助与成长的平台。”毛雯妍说,按照“五步工作法”,首先是寻找,即通过社区走访、居民推荐、话题采访等方式,寻找热爱社区公共事务、有意愿参与互助的社区居民;第二步动员,建立联系,动员居民加入楼层互助小组;第三步组织,支持互助小组成长发展,促成互助小组运行;第四步分担,引导互助小组角色分工,形成小组运行模式;第五步运转,为互助小组赋能,形成互助小组可持续运转。 毛雯妍还介绍,如今,随着“楼层互助”理念的深入,他们正在发起《楼层备忘录》刊物共创计划,持续招募“采编共绘”互助小组成员,共同搜集社区小故事,让大家看见楼层故事,也让“楼层互助”成为一种社区文化。 “楼层互助”新模式>>> 服务对象 社区青少年儿童 家庭妇女 孤寡老人 特殊群体以及困难家庭等 服务内容 文体活动 公益慈善 生活服务 社区事务等 5步工作法>>> 寻找 通过社区走访等方式,寻找热爱社区公共事务、有意愿参与互助的社区居民 动员 建立联系,动员居民加入楼层互助小组 组织 支持互助小组成长发展,促成其运行 分担 引导互助小组角色分工,形成运行模式 运转 为互助小组赋能,使其可持续运转
原标题:55栋高楼、常住人口5万多人的两江新区民心佳园 31个楼层互助小组激发基层治理新动能 编辑:蔡静 校审:罗再芳 总值班:杨飞 |
本站论坛的文章由网友自行贴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帖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
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
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