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如何提升国际影响力? 12月9日,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一体化发展论坛暨成果发布会上,来自全国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各抒己见,建言献策。 构建开放型现代化产业体系是“关键一招” “搞经济就是要热气腾腾,不能冷冷清清。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打造支柱产业,就是要锚定‘世界领先的制造业产业集群’目标定位,大张旗鼓地放开手脚干。”重庆市社科联副主席潘勇开门见山地提出,重庆要充分发挥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西部金融中心等优势,以及在能源、土地房屋、用工、物流等方面的成本优势,营造良好的生活生态环境,增强现代产业全球吸附力。 “构建开放型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增强国际影响力的关键一招。”重庆市综合经济研究院原院长易小光表示,当前,川渝要加快构建开放合作共赢的产业链供应链,率先开展与东南亚、南亚地区国际产业链供应链的深度合作,充分利用RCEP红利,扩大国际合作共赢的产业发展空间,争取国际性链主企业和供应商在川渝地区发展,推动沿线地区自贸区协同开放,形成点、线、面结合的开放格局。 四川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研究院院长罗飞龙也表示,当前,川渝两地要深化产业协作,充分激发跨区域合作价值,特别是围绕重点区域协同承接产业转移,建立跨区域承接产业转移协调机制,让现代产业深度嵌入全球发展链条。 “‘以点带线、以线串面’强化区域产业分工合作,培育具有‘根植性’的高端产业,是川渝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增强产业国际竞争力的路径之一。”成都市经济发展研究院院长李霞认为。 以广阔的区域合作拓展国际合作空间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原所长肖金成表示,川渝要切实从区域协调机制层面发挥双城经济圈建设在促进西南经济区合作发展中的引领作用,提升西南经济区在国家层面的战略地位和功能。 肖金成认为,西南地区经济区合作的目的,是要构建一个国际次区域合作的架构,西南经济区和东南亚的湄公河各国,包括整个东南亚搭建合作架构,这就是国际次区域合作。 重庆市综合经济研究院院长丁瑶则提出构建嘉陵江生态经济走廊,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带动西北、西南地区发展,扩大经济圈辐射力,增强世界影响力。 “‘嘉陵江流域生态经济走廊’的建设,将加快构筑起畅通我国西南与西北地区的综合物流通道和经济联系主轴。”丁瑶表示,这将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一起深化西南与西北区域经济合作,高效联结“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西部陆海新通道。 以“大思维”助推改革开放提速见效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教授常修泽提出,当前,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风生水起,川渝更应阔步走向改革开放前沿。他表示,川渝要以国内大协调和中国与毗邻国家协调“大思维”来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着力打通西部出海大通道;用东西南北都开放的全球性思维推进中欧班列建设,有效衔接长江经济带;以制度型开放为“魂”,贯穿到整个川渝开放实践中,促进商品流、资金流、人才流、技术流和信息流的高效流通。 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首席专家苏斯彬介绍,浙江正着力在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领域持续探索,进一步提升长三角创新协同性和国际影响力。苏斯彬建议,川渝要持续加强高层次协同开放,从科技引领、孵化应用、价值转化等方面释放链式增值效益,组建跨区域的战略产业基金,合力提升区域产业国际竞争力,集聚成渝两大中心城市的特色优势和流量资源,构建功能互补、面向全球的双门户枢纽。 原标题:锚定“世界领先制造业集群”打造支柱产业——专家学者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提升国际影响力贡献“金点子” 编 辑:蹇汶佑 校 审:李琅 总值班:杨飞 |
本站论坛的文章由网友自行贴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帖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
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
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