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0日,重庆生产力促进中心、重庆工商大学和重庆市科学技术情报学会联合发布《重庆科技创新指数报告2023》(以下简称《报告2023》)。《报告2023》显示,2022年全市综合科技创新指数达到70.70%,比上年提高3.38个百分点。另据《中国区域科技创新评价报告2023》,重庆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为74.08%,位居全国第8位,西部第1位。 评价指标 ●一级指标5个 科技创新环境 科技创新投入 科技创新产出 高新技术产业化 科技促进经济发展 ●二级指标10个 基础条件、科技意识等 ●三级指标34个 万人R&D(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数、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法人单位数等 科技创新环境指数 ●68.16% 比上年提高5.51个百分点 科技创新投入指数 ●62.21% 比上年下降1.69个百分点 科技创新产出指数 ●76.27% 比上年提高9.07个百分点 高新技术产业化指数 ●74.95% 比上年提高0.79个百分点 科技促进经济发展指数 ●72.63% 比上年提高2.17个百分点 全市综合科技创新指数 ●70.70% 比上年提高3.38个百分点 ●27个区县科技创新指数有不同幅度的提高 ●17个区县位次有不同幅度的提升 区域发展特点 ●中心城区引领作用突出 9个区均位居全市前15位,其中8个区处于第一梯队 R&D经费投入占全市的61.20%,R&D经费投入强度高达3.70%,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34个百分点 万人R&D人员全时当量75.09人年,为全市平均水平的1.87倍 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14.02件,为全市平均水平的2.56倍 ●主城新区加速崛起 荣昌区进入第一梯队、璧山区持续保持在第一梯队 6个区位次有提升:荣昌区、璧山区、铜梁区、大足区、潼南区、南川区 10个区科技创新指数有提升:璧山区、荣昌区、长寿区、铜梁区、江津区、大足区、綦江区、潼南区、南川区、合川区 ●“两群”区县稳步提升 巫溪县由第三梯队进入第二梯队 8个县位次有提升:巫溪县、忠县、秀山县、石柱县、云阳县、丰都县、酉阳县、城口县 12个区县科技创新指数有提升:万州区、梁平区、忠县、垫江县、黔江区、开州区、秀山县、石柱县、巫溪县、奉节县、云阳县、城口县 10个区科技创新指数位于第一梯队 加强区域创新能力监测和评价是《国家创新调查制度实施办法》确定的一项重要任务。《重庆科技创新指数报告》是重庆创新调查制度系列报告,也是迄今重庆持续时间最长的评价报告之一,最早可追溯到2009年的《重庆区县科技进步监测报告》,2017年后更名为《重庆科技创新指数报告》,目前已连续编制15年。 此次发布的《报告2023》基于2022年政府统计调查数据,通过5个一级指标、10个二级指标和34个三级指标对重庆市及38个行政区、县(自治县)综合科技创新水平进行客观评价,以此作为客观反映全市科技创新发展水平和动态、科学引导区县科技创新发展的重要参考。 根据全市综合科技创新指数排名,38个行政区县科技创新发展水平可分为三类: 第一梯队是科技创新指数不低于全市平均水平(70.7%)的区县,共有10个,比上年增加1个区;第二梯队是科技创新指数位于30%—70.7%之间的区县,共有21个,比上年减少1个区县;第三梯队是科技创新指数低于30%的区县,与上年区县个数保持不变。 重庆生产力促进中心主任张振杰介绍,与上年相比,大渡口区和荣昌区从第二梯队上升至第一梯队,位次分别提升7位、3位。 其中,大渡口区位次提升的主要原因在于科技创新环境指数、科技创新投入指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指数排名上升。荣昌区位次提升的主要原因在于科技创新投入指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指数排名上升。 主城都市区优势地位进一步凸显 《报告2023》显示,全市科技创新环境持续优化,渝北区、九龙坡区、北碚区、涪陵区高于全市平均水平,排在前4位。与上年相比,22个区县科技创新环境指数有不同幅度的提高。 全市科技创新投入水平略有下降。江北区、大渡口区、璧山区等11个区高于全市平均水平。与上年相比,24个区县科技创新投入指数有不同幅度的提高。 全市科技创新产出大幅增加。沙坪坝区、北碚区、南岸区等6个区高于全市平均水平。与上年相比,29个区县科技创新产出指数有不同幅度的提高。 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化水平稳步上升。荣昌区、长寿区、北碚区等13个区高于全市平均水平。与上年相比,27个区县高新技术产业化指数均有不同幅度的提高。 全市科技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持续增强。涪陵区、江北区、渝中区等17个区高于全市平均水平。与上年相比,26个区县科技促进经济发展指数有不同幅度的提高。 “按照‘一区两群’进行分析,主城都市区优势地位进一步凸显,主城新区加速崛起,同时,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和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的科技创新水平正在稳步提升。”张振杰说。 据介绍,第一梯队的10个区均在主城都市区,且中心城区占八成。 三大科创核心承载区为所在区“赋能” 张振杰介绍,西部(重庆)科学城、两江协同创新区、广阳湾智创生态城是我市三大科创核心承载区。其中,西部(重庆)科学城覆盖了沙坪坝区、九龙坡区、北碚区、江津区、璧山区的部分区域,两江协同创新区所在区为渝北区,广阳湾智创生态城所在区为南岸区。 《报告2023》显示,三大科创核心承载区所在区R&D人员全时当量占全市51.70%,R&D经费投入占全市49.40%,高价值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占全市73.10%,技术市场成交额占全市89.89%,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全市51.33%,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占全市53.34%,科技企业孵化器孵化企业累计毕业数占全市50.31%,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占全市50.05%。 “由此可见,三大科创核心承载区所在区创新实力不断增强,创新成效显著。”张振杰表示。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技术预测与统计分析研究所所长、研究员玄兆辉说,从《报告2023》可以看出,重庆38个区县各具特色、呈现出差异化发展的态势。 他建议,下一步,《重庆科技创新指数报告》可以围绕科技创新、产业创新、高质量发展等关键词,持续优化完善指标体系,强化指标体系的解读,比如指标背后反映哪些问题、指标与指标之间的关系等,更好地为区县“画像”,为全市及各区县科技创新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原标题:《重庆科技创新指数报告2023》发布 重庆综合科技创新指数达到70.70% 编辑:蒋丽霞 校审:吕文霁 总值班:杨飞 |
本站论坛的文章由网友自行贴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帖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
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
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